厦门日报讯(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高树灼 罗超)本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恶性肿瘤是厦门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乳腺癌堪称“杀手中的杀手”,发病率居高不下。日前,本报与第一医院厦门市肿瘤中心联合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咨询。专家指出,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是等到有症状才来就诊,此时已为中晚期,治疗起来颇为棘手,到最后常是人财两空。其实,癌症早期往往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如果能借助一些检查手段,早期发现并治疗,不少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长期存活。昨日,记者特地采访了第一医院厦门市肿瘤中心的专家,为读者详解如何巧用“火眼金睛”,尽早揪出癌瘤。 肝癌 b超+抽血查afp、两对半、肝功能、dna 高危人群: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爱吃花生、玉米制品,有肝癌家族史 好发年龄: 40岁以上,尤其45岁以上 早期治疗5年存活率: 50%-60% 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李滨主任医师:众所周知,乙肝与肝癌密切相关,乙肝群体肝癌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十几倍。但很多人不知道,黄曲霉与肝癌的关系也很密切。东南沿海肝癌发病率高于内地,因为沿海湿度高,花生、玉米等农副产品容易霉变,富含黄曲霉,可致肝癌。 有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到了40岁,尤其是45岁以上,肝癌发病率会几十倍地增加。建议这类人群每6个月抽血查一次甲胎蛋白(afp,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并做一次肝脏b超,通过这两项检查,可以筛查出70%的大于1厘米的肝癌。如果是乙肝群体,还要抽血查乙肝两对半、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 值得注意的是,由代谢性肝病(如重度脂肪肝)导致的肝癌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脂肪肝患者要“管好嘴、迈开腿”,定期查血脂、胆固醇及肝脏b超。 小于2厘米的肝癌,治疗后5年存活率为50%-60%,而大于5厘米的,则只有3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