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官兵抢救 消防官兵用水稀释 消防官兵转移化学桶 5月14日11时,三明市三元区中村石码岬老收费站往隧道方向100米处,一村民捡到5个危化品废弃桶,且桶内装有挥发性很强的废弃液。村民在不知晓的情况下,想将其做成水桶用于浇灌庄稼,村民利用电锯锯开后却导致有毒气体弥漫,严重危及到附近10户家庭40名群众的生命安危。特勤消防中队随即派出救援官兵前往处置。 11时50分,特勤消防中队到场。到场后周边车辆及人员甚多,救援官兵下车后即闻见刺激性很强的气味,同时发现有一个蓝色桶卧在稻田中央。据当事人罗注友介绍:昨天夜间他捡到了5个密封性良好的危化品废弃桶,每个桶的体积约250l,因想拿桶来浇水,便将一个废弃罐割开。谁知桶内还残存着近四分之一的废弃液体,弥漫着刺激性气味,熏得在场人员眼睛都睁不开,周围的乡亲均不同程度出现头晕,鼻、皮肤等处感到强烈的灼伤感,他一下慌了神,随即就报了警。 随后,救援官兵立即在事发路段前后300米处布置了警戒,确保无车辆和人员进入救援现场。针对不明危化品液体废弃桶散发刺激性气体的情况,救援官兵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着简易防化服,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后携带侦检仪器深入灾害点实地勘察。经侦察发现,此泄漏物质对人体器官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必须使用重型防护服。在侦检过程中,另一组救援官兵已经在相应位置布置好了喷雾水枪阵地,对周边空气进行稀释以降低浓度。 考虑到该物质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其理化性质不明的情况下,若盲目用水对桶内物质进行冲洗及稀释,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影响及对救援人员造成伤害,于是救援官兵着重型防化服,利用塑料薄膜,胶带等工具对废弃液桶进行暂时封存。因该化学物质生化属性不明确,环保部门提取了部分废弃液体作为样品进行检测,待检测结果出来后进行进一步处理。 因环保部门技术条件限制,废弃液体属性最终未得到鉴定,环保部门建议进行倒罐转运。当日19时,接到支队指挥中心调度后,三元消防大队出动1辆指挥车、1辆消防车共10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大队指挥员了解现场情况后,立即与参与处置的地方政府负责人、环保、安监、公安等部门成立现场指挥部,并以大队作战力量为主导,启动《化学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救援预案》,制定作战方案。 20时15分,消防官兵按照指挥下达的作战方案展开实施:一组官兵在现场公安人员的配合下迅速疏散周围围观群众到安全地段,并设安全等级划分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第二组人员在乡镇领导的协调配合下,对陡坡进行清理和休整,便于现场处置人员搬运有毒原料桶;第三组官兵着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在开花水枪的掩护下,对不明化学液体原料桶进行搬运转移。 现场处置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对4个未开盖的原料桶进行紧急搬离,对开口的储罐进行覆盖保护,阻止有毒液体进一步挥发。20时50分,4个未开盖的原料桶成功搬运至指定区域,但已开口原料桶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因现场坡度陡,该原料桶开口较大,装液量较满(约100公斤),现场救援人员搬运过程稍不注意,有毒液体极有可能溢出,造成二次污染。现场指挥部了解情况后,立即调整作战部署,对第5个原料桶采取倒灌分装的办法进行转移。由乡镇负责人紧急调集10个储量为20l的塑料桶用于分装有毒液体,21时10分,分装塑料桶到位。现场救援官兵立即按照指挥部的作战命令,对该开口原料桶进行倒灌分装,并将倒灌后的不明化学液体成功转移到安全位置。同时利用塑料薄膜将5个原料桶进行封闭式覆盖,确保安全。 经过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近2个小时的紧张排险,事故于22点04分左右被成功处置,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战斗结束后,洗消组对进入现场的战斗员统一进行洗消处理,确保作战官兵的人员安全。最后,大队将事故现场移交给相关部门后返回。(孙金洋 张亮 王礼宁 吴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