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注射器、消毒水、消毒棉……一个渍迹斑斑的深红色牛皮箱里装着满满的医药用品,更装着他满满的责任与信念。他是一位80后的乡村医生,他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仁心大爱之歌,守护着一方百姓健康。作为全省唯一的乡村医生,他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殊荣。 陈伟琳,1980年出生于漳浦湖西畲族乡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庭。农村缺医少药,父亲极尽所能治病救人,但乡亲们还是经常遭受各种病痛的折磨,年幼的陈伟琳立定信念:长大后一定要学医,回家乡为父老乡亲看病。1999年,陈伟琳从漳州卫生学校毕业后,毅然回到老家当起乡村医生。 陈伟琳家乡后溪村偏远贫困,分布着16个自然村,乡间道路蜿蜒崎岖。但只要村民有需要,陈伟琳都随叫随到。2007年,南山自然村唯一一座与外界联系的大桥倒塌,村民外出必须涉水而过,一旦生病,就医极为不便。在大桥修复的两年里,陈伟琳背着药箱、卷着裤管、在河水中摸索着过河的镜头,在当地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家住南山村的陈田根老人因脑血栓导致双下肢行动不便而摔倒,右小腿有一处5厘米宽的伤口。为了让老人的伤口早日愈合,陈伟琳每天往返数公里到老人家里帮忙换药。遇到下大雨河水泛滥时,他得绕行近20公里路。 行医15年,陈伟琳走遍了后溪村所有人家,谁家年轻人打工去了,谁家老人留守在家,他心里都一清二楚。陈伟琳白天在卫生室给人看病,晚上还不时带着药品到村里去看看老人和孩子。为了减少乡亲们看病的费用,陈伟琳时常与行医40年的老父亲一起动手研药、配药,结合家传的秘方、偏方,采制中药材,中西医并用,尽量让群众用最少的药治好病。 陈伟琳用自己的医术、用自己的真心,换回了乡亲们对他的信赖。老百姓把他当“家里人”,平时总爱到他的诊所拉家常,赶集时不忘来此歇歇脚。“看到他们高高兴兴、健健康康的,就是一种很大的幸福。”陈伟琳说。 自己只有中专学历,所学的医疗知识有限,有些村民的病痛让他束手无策,不安于现状的陈伟琳想继续进修,他挤出时间坚持学习,先后考取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临床执业医师,并通过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成为漳浦县村卫生所工作为数不多的既有临床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的医生。取得医师资格后,有不少人劝陈伟琳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15年来,他一直在一方山村坚守着。 2003年10月,一场无偿献血知识讲座听下来,陈伟琳了解到无偿献血既无损健康,又可以帮助别人,他毅然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行列;2005年,他加入了机采血小板行列;2006年9月,他报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0年来,陈伟琳累计献血63次,其中机采血小板58次,累计献血总量达86400毫升,成为漳浦献血第一人,连续四年荣获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并获得全省无偿献血个人促进奖。今年是他参加无偿献血的第十一个年头,陈伟琳说:“如果有一种爱叫放手,我想说有一种爱叫‘伸手’。献血时的伸手,不是索取而是奉献,是血浓于水的奉献。” 为了村民的健康,为了许许多多急需“救命血”的患者,陈伟琳用自己的医术和热血诠释着人间大爱。 ⊙ 张文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