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曹德旺二次创业做豆浆 不为赚钱

  他是一个性格复杂的雄浑商人,他的财富挣得从容,也扔的洒脱。他心忧天下,对中国社会充满洞见。年近七旬,他还准备再进行一次创业——不为赚钱,而为一份沉沉的责任。

  《中国慈善家》/慈讯网 记者:张枭翔

  现年68岁的曹德旺,性格复杂,他有成吉思汗式的雄浑、俾斯麦式的铁血,还有林肯式的仁慈、陈嘉庚般的博爱。他在权贵面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疏离感,转过身来面对一位需要帮助的乞讨老人时,他又会心头发软,充满怜悯之意。

  他的公众形象是倔强、脾气暴躁、不服输,但在关乎国家利益和大众福祉的事情上,他又会适时地妥协和收敛。他生性豪爽,未发迹时与朋友吃饭喝酒,总是抢 着埋单;坐拥巨额财富后又非常“计较”,看不惯餐桌上的浪费现象。生意场上的他冷静异常,对后辈创业者又时时给予热情的指导和支持。他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我行我素,但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善如流。他一边拼命创造财富,一边又豪掷约50亿做慈善,“这些钱不是我的,扔掉算了”。很多人尊称他为“活菩萨”, 也有人看他不顺眼,对他颇多微词。他自信,对自己充满肯定,“我从小就很聪明”;面对赞誉,他又说:“我只不过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政善才是最大的 善”。

  经商40余年,这么一个性格复杂、我行我素的人物,在波诡云谲、政商关系错综复杂的中国商业环境中,何以成为商界不倒翁

  行善近30载,在以积累财富、挥霍金钱为极大推动力的社会氛围里,他又如何能够将善行持续坚持30年,并且还一次性地舍出近半家财,以强大决心破除重重制度阻力,打造一个前无古人的慈善机构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慈善家》记者与曹德旺前后深谈十余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曹德旺,接受本刊记者三次约见。3月12日,北京 雾霾弥漫,在东三环边上的昆仑饭店顶层旋转餐厅,曹德旺刚刚和合作伙伴谈完生意,然后又精神抖擞地坐在我们面前,花了两个多小时,与我们分享了他最近的商 业计划和内心思考,还有关于河仁基金会的一些内部真实情况。

  二次创业

曹德旺二次创业做豆浆,选择无污染的东北作为豆浆原料种植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专注做了30年汽车玻璃后,近古稀之年的曹德旺,告诉《中国慈善家》记者,他要进军豆浆产业。考虑到中国食品安全令人忧虑的现状,他决定放弃晚年休息的时间,为中国的儿童造一杯放心的豆浆。就像30年前,他决意“为中国人造一片自己的玻璃”。

  在他的心里,早有了一本账。他打算用五年时间,来认真打造这个产业。他希望提供优质豆浆,改变中国儿童对牛奶的过分依赖。

  他已经确定在湖北荆门建一个豆浆加工厂,他看重那里高品质的水源。豆浆原料则来自黑龙江,因为那里不但有高品质的水源,有未受污染的空气,还有可供轮作的大片土地。

  最快的话,两年之后,曹德旺的豆浆就可以推向市场了。“这是个大工程。我们这次动员了很大的力量,真正做成这个事情需要花掉我们上百亿的资金。”曹德旺说。

  “只有动机端正,才会有好的结果。”曹德旺说,“我们做这个生意,头两三年亏本都没有关系,我和合作伙伴达成了共识:品质高于一切,一丝不苟地做。”他斩钉截铁地补充道。

  这是曹德旺的第二次创业。这是一个好生意吗 现在还很难说。但曹德旺显然将其中的责任看得无比之重。“时代和社会在呼唤一个有道德、有人品、有责任的企业家出来担当食品安全的责任。”他不加掩饰地表达着他的焦虑和决心。

  1984年,曹德旺第一次创业不久,他去武夷山旅游,给腿脚不方便的母亲买了根拐杖。在坐汽车时挨了司机一句骂:“你的拐杖小心点,这几千块钱一块的 玻璃碰坏了你赔得起吗 ”做水表玻璃的曹德旺感到疑惑:难道中国人就造不出一片汽车玻璃吗 不久,不服输的曹德旺就决定进入汽车玻璃行业,立志“为中国人 造一片自己的玻璃。”

  1985年5月,曹德旺的汽车玻璃项目投产。中国人从此告别了不会制造汽车玻璃的历史。

  凭借着灵敏的生意嗅觉和超强的前瞻眼光,用了20年不到的时间,曹德旺将福耀做成了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