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真万确,历史由成功者书写这句话是对的。所谓盖棺定论也不假。但往往在定论之前,纵观一个人的一生,许多人功过各半,而追根溯源往往充满无奈。人在现实面前有太多不得已而为之,命运有时也并非个人所能左右。 《独孤天下》因为宇文护与般若的爱情,把观众简直虐的要生要死。剧情至今,感觉宇文护虽手有重兵,但他并非坏事做尽,更多的是被误解、被冤枉。所以看似强权霸道的太师,博得了大多数观众的同情,确切的说是心疼。这种心疼不仅仅是演员徐正曦的演技高超,还有的是角色设置。 正当我们沉浸在宇文护的情殇,替他痛惜时,剧情中所有的正派正在暗中集结力量,欲杀之而后快。当然,大多观众并不愿认可宇文护是反派。可是,他无论是历史原型还是影视形象,这个定位已无法改变。只不过在史料记载上,宇文护的原型也如剧中一样,他的坏让人恨不起来,就在他一步步走向弑君夺权的不归路时,其实他的内心也有着颇多英雄无奈。 拨开历史的迷雾。此岸,风平浪静,现世安稳。彼岸,战马嘶鸣,山河未整。530年,北周战事频繁,风起狼烟。那一年,宇文护17岁,端庄正直,多受祖父德皇帝与叔父宇文泰的喜爱。因为宇文泰的儿子们尚都年幼,于是宇文泰将府内上下大小事物都交给他管理,均能井井有条、庄严和睦。同时,他在战场上也是战功颇丰。宇文泰曾经夸他:这个孩子的志向气度像我。 因为从小看着宇文护长大,又因德才兼能,所以宇文泰西巡云阳重病不治时,他将天下大事托付给了宇文护。为完成宇文泰取代西魏政权的遗愿。宇文护接管政权后,安抚百官,勤于朝政,并顺利逼退西魏恭帝元廓,立宇文泰年幼嫡子宇文觉为帝,建立了北周。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被封为大司马,晋国公。这使得赵贵、独孤信深信功高震主,对国不利,于是发起袭击,没想到行动失败,赵贵被捕。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前常年在宇文泰部下身居要职的李植、孙恒等官员们便感觉到威胁,他们认为宇文护日后威望渐长,对他们一定难容。于是劝皇帝早做打算。 其实,许多事的因果关系是值得推敲的。但是有太多时候,人们只看结果,并不看起因。人的能力太强往往就会将自己置入众矢之的。小皇帝听信宇文泰旧部对宇文护谗言,开始密谋废除宇文护,但是被护识破。 宇文护曾劝说宇文觉,自己把持朝政是为陛下年幼还不能担当一国之重,并有叔父重托。万不能因小人私欲而对他产生嫌隙,但是宇文觉并不理会。这使得李植等人认为事情败露,必会引起宇文护与他们正面为敌,于是加紧密谋诛杀宇文护,并约定日期召集会宴,趁机行动。 按《周书》记载,这时的宇文护不仅对北周功不可没,而且实无反心,完全是被一些嫉妒小人无端猜忌引来了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要么生,要么死。 宇文护决定对此进行反击。而他这次反击就把自己推上了北周罪臣的位置上。因为为了继续保命,并在贺兰祥等人的怂恿下,宇文护废除了一直要杀他的宇文觉,并把李植党羽一举拿下。后立宇文毓为帝。 对于宇文护以上的这一段人生阅历看,他是从忠臣被逼向罪臣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忠效被人无视,实为可悲。而被逼迫的结果就是如果反了,就是罪。 经过此事以后,过去的宇文护不在了,接下来的他的确有些功高自傲。但是真正把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是他所委任的官员,以及他那些贪婪残暴的儿子们。这些下属与逆子们依仗宇文护声威权势,肆意残害百姓。而宇文护却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他才真正引来了杀身之祸。 宇文邕在位期间,他利用宇文护向来尊长的习惯,慌称与其拜见太后为由,将其骗入含仁殿,待消除戒心后,宇文邕用玉笏猛击其头部,护倒地。邕再命太监用御刀砍杀未果,最后藏在室内的卫王宇文直冲出来后,直接将宇文护杀死。随后,武帝邕下诏将宇文护所有儿子全部诛杀包括已出使突厥的儿子宇文深,党羽也一并铲除。 两年后,宇文邕下诏恢复宇文护及他各位儿子原来的封爵,并且赐宇文护谥号为晋荡公。古代谥号中“荡”为下谥,有好内远礼曰荡,狂而无据曰荡。 后人有评论称,宇文护如果一直能象先期那样忠诚坚贞,也不至后来身首异处,连累全家。其实联系他的早年,如果自己不去反击逆袭,早已命断黄泉。而后来的节操有变,确实令人惋惜。所以他功过毁誉的一生实在可歌也可叹! 来源: 时光密语听歌故事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