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郎个人资料 中文名:黄俊郎 外文名:alang 别名:阿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台湾省高雄县林园乡 出生日期:1973年8月5日 星座:狮子座 职业:画家,词人 毕业院校:台北大学 主要成就:《以父之名》作词 代表作品:《这本书》,《第二本书》,第三本书》。《不是第四本书》
黄俊郎图片 黄俊郎,高雄林园人,作词人。1973年8月5日出生,台北大学地政系毕业,身兼华人版图出版社的艺术总监,出过自己的创作图文书、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创作、出版自己想出的书。从《这本书》到《不是第四本书》,看似诙谐、kuso的作风,透露出阿郎自成一格的创作风格。 认识他的都叫他阿郎,或是加个尊称「阿郎老师」。 个人经历 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一定要被认同或知道 阿郎出身于高雄农村,父母是裁缝师,在不到六坪大的小工作间辛苦剪布缝纫将孩子带大,成为阿郎的记忆里最鲜明的画面。他从小是个乖小孩,品学兼优甚至在高中之前从来没有看过漫画,后来考上雄中之后他才慢慢习惯群居生活,懂得如何结交朋友。大学时他考上中兴大学,主修地政,但是一直知道自己想要朝文字创作、平面设计的领域发展。 刚从大学毕业时,家人、朋友都希望他能去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阿郎觉得如果找到稳定的工作,人往往就会变得习惯安逸,即使立下等积蓄足够再来实现自己梦想的想法,也很容易被惰性与对现状安逸而慢慢放弃,开始产生「即使不出书也无所谓吧」这样的想法。他知道既然出书是自己非做不可的事,就必须要破釜沉舟,因此他大学毕业时就下定决心,除非等到出书的机会,否则他不会接受任何工作机会。 那个时期家中还有债务未清,亲戚朋友对于他的决定感到不解,然而阿郎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在经过谨慎的衡量之后,他认为,自己的画风没有别人画过、文字创作也是自己的长处,他觉得这就是自己的谋生方式。他深信唯有靠自己最拿手的事去谋生,靠出书才能够有持续而足够的收入,解决家中的债务问题。 坚持到底 坚持与放弃,往往在一瞬间 从已出版的《这本书》、《第二本书》、《第三本书》到未来的《第四本书》,阿郎说自己是在大学时就已经构想、创作完成,甚至已经将其中部分先印刷成「假书」。为了能让这些作品被出版,完成想要出书的梦想,长达四、五年的时间,他只坚持做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他也曾经不少的挫折,包括缴不出房租时被房东追讨,家中被断水断电,而他只能躲在房间不敢出门。那时他窝在常去的咖啡馆写作画画,因为咖啡馆老板注意到他的画很欣赏,于是他开始用画作交换一杯咖啡的温暖。老板甚至帮他准备大型档案夹,让他随手画、散布的作品有个家。阿郎说,即使在经历外在、内在环境打击最大的时刻,他都学习冷静地思考,将眼前所经历的遭遇与心里想要坚持的事分开去看。 遇到创作人方文山,对他来说是生涯中很大的转折点。刚开始是因为平面设计的创作,而被辗转引荐与当时已是知名作词人的方文山见面,后来被签入唱片公司创作歌词。方文山身在娱乐圈但一直对文化事业有所执着,希望能开一家出版社,与阿郎一聊之下发现已经他有现成的书稿可以出书、加上阿郎本身又会作美术平面设计,志趣相投的两人共同成立了华人版图出版社。成立当天,出版社的首波作品就是阿郎的《这本书》,他一路以来的坚持终于开始展现成果。 将事物研究到最彻底 「将事物研究到最彻底」的固执灵魂 阿郎的画作风格有种单纯中的复杂感,可以用黑白的色调勾勒简单的男女人物线条、或是呈现各种装饰花纹的文字框画、以及华丽的空间场景。问他为什么想要创作黑白风格的画作 阿郎说自己乱涂乱画开始于大学时期,有一次在医院接受检验时闲着无聊,拿了一张纸开始涂鸦四格漫画。而一贯的黑白风格则是因为他不想画需要花钱、很累的东西,最后他决定就以简单的一枝笔、一张纸,走到哪都可以画,而笔也必须是不能常断水的,因此就延续使用自来水毛笔画在白纸上的黑白风格。他说自己画画从来不打草稿,从画纸的一角开始画,慢慢往整个画面延伸,有时候在过程中随着灵感或画出的形象引发新的想法,又中途改变整张图的调性是常有的事。 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画画训练,本身也从事平面设计的他,对于许多设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大部分是无师自通的。他说自己想要研究某件事物时,就会研究的很彻底。例如《不是第四本书》的图与前三本书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图像都是彩色的,因为想要创作一本表现彩色画风插图的书,他决定要用计算机绘图的方式表现,便开始搜寻相关信息,上网去查询大部分设计工作者都用何种软件,并且大量搜寻使用不同软件创作出来的作品,找到最符合自己想要呈现感觉的是「painter」软件之后,再自己找书、找数据学习。 同样地,当他帮周杰伦写作歌词时,每写一首都需要大量参考与该首歌主题相关的数据。例如写到「将军」这首歌时,他决定要用象棋作为整首歌词的主题,就去买了厚厚一本象棋介绍大全,研究了半个月的棋谱才开始动手写词,他说自己不想表现出学院派的感觉,但是在保有自己风格的同时,也必须要对创作主题有所研究,才能写出深入的作品。而自己很幸运的原因是,因为身处在音乐圈最专业的词曲创作者环境之中,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对自己的作品标准有更多要求。 出版《不是第四本书》 《不是第四本书》,用图文吟唱「生命、爱、意义」 在目前出版的四本书中,阿郎都安排了类似电影或剧场的开场、中场、幕升、幕落的呈现概念。他觉得人的想象力是无穷大的,因此在设计和安排上,他会将「节奏」的概念放入,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主旋律,中间的节奏也必须加以拿捏,不能太满或太过空虚。阿郎解析自己的作品之所以让人有所感动,他觉得是因为自己在文字之间会留下想象的空间。 出过《这本书》、《第二本书》、《第三本书》,读者期待看到《第四本书》,而正如阿郎所说的,人生如果没有意外,就没有惊喜。《不是第四本书》与黄俊郎的前三本完全不同,是以多样化的彩色画风呈现。本书从序曲到谢幕,依序分为三大主题:「生命、爱、意义」,他说在安排上除了有节奏的考虑之外,也是呈现自己思考生命的逻辑思路。像是这本书里的最后一个部分【意义】,主要是想要强调同音的字词却有不同的字义,带给人的感觉也有所不同,如「轻停」呈现的图片是一只悬浮在蓝色水面上的蜻蜓,描述人在生活中故意对任何事物保持距离、抱持冷淡态度、不沾惹尘埃的心情,却也无法留下任何深刻体验的状态。 魔幻说书人,横跨四本书的故事架构 从《这本书》到未来计划出版的《不是第四本书》之间,阿郎以故事架构铺陈其中隐藏的交互关连,《第二本书》与《第三本书》的主角其实是同一位,主角在故事中遇到的「三角马」、「圈圈马」其实是种隐喻,当生命变得成熟时会将狰狞的头角都磨得圆滑。而他目前筹备中的下一本创作,也会以这样的故事为架构主轴,让主角去游历各种充满隐喻的、不同的城市。他说自己从说故事中想要传达很多复杂的概念,包括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生命、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胸宽大冷静看待世界,但是他会思考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方式去呈现,在当中又留下各种自由想象空间。 他说「喜欢在不被别人发觉的地方,偷偷地暗示那跟上一本书有关,有时在第二第三本的旁白处,会写下淡淡的数字,那是因为,那是跟上一本的页数有关连的。」这样的安排即使读者不一定会发现,但是对读者来说,也许每一次的翻阅都能够有新的发现或新的感受,是他留给读者待发掘的小惊喜。 享受孤独 在创作中享受孤独、贴近自己 阿郎形容自己只有在创作时是才会表现纤细敏感的一面,而他的创作过程是非常多元而混乱的,总是会一次开四、五个窗口,同时写好几本书。同时「音乐」在阿郎的创作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创作的辅助工具。他说自己在写作、画图时总是习惯要有音乐作为陪衬,而且必须要是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以免思绪会被歌里的故事意境打乱。 他认为如果想要写出让读者有所感动的作品,秘诀就是不断地练习与不断地书写。像他经常会自己练习试着从各种不同的观点去陈述同样的故事,或是思考自己想要呈现的感情应该用哪一种手法呈现。他喜欢写大家共同的经验,不太过特立独行。有时候为了描写一个故事,他会在创作手法上做调整,去转化故事中的主角,以贴近大众的共同体验或经验。例如失去自己心爱的宠物兔,他想要强调爱护动物的感觉,这时候在故事中他也许会将主角转换为小狗、小猫,或是自己亲爱的亲人,只要能够强调他想要表达的感觉。在生活上的经历他会持续不断地写下来。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是「玩」,同时也是自我要求的练习。 这些看似闲散的过程,其实都是在自己的计划中逐步进行着。他说不喜欢风光一时的感觉,一开始不需要太引人注意,慢慢累积能量到适当的时机再推出。最希望的是在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才是呈现自己作品最成熟、最灿烂的时候。 「欲望」与「持续」,创作者的决胜点 身兼作家与出版社创意总监的身份,阿郎在经营出版社上也有一些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