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世家,一门三代,7名牙医,行医近百年,为无数的患者解除牙痛困扰,得以笑口常开。7月22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芳华北路大地电影院旁的“洪氏牙科”,聆听第二代传承人洪恩佑讲述这个牙医世家的故事。 医者仁心乐善好施 翻开漳州市卫生局编纂的《漳州名医录》,你会看到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洪秉章,他是洪恩佑的父亲,也是洪氏牙医家族的创始人。 1905年出生的洪秉章,16岁时在漳州一私人牙科诊所当学徒,3年后又到西医诊所学西医,学成后于1927年开起牙科诊所,这便是“洪氏牙科”的初始。 除了在家里的牙科诊所行医外,1952年,漳州的私人诊所组织成立联合诊所,洪秉章参与了在新华西路第六联合诊所的创建。同年,龙溪专区医院(后称龙溪地区医院,1986年改称漳州市医院),但当时没有牙科,也缺乏牙科医疗设备,洪秉章作为该院的聘请医生,二话不说便将家里的医疗设备搬到医院。 “那时候漳州没有假牙加工厂,父亲就自己做,从倒模、取模、制模,还建立了牙齿磨具技工室。”谈起自己的父亲洪恩佑很自豪,他说,老漳州有一个习俗,就是出嫁的女人要在两颗尖牙镶金,不少镶过金牙的人婚后希望把合金拆除,但又惧怕拆除时的疼痛。于是,父亲就潜心研究,配制了“破金水”,为合金固定桥修复拆除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出身贫寒的洪秉章,深知贫寒的痛苦,从医后一向乐善好施。对一些家境差的患者,经常减免医药费,甚至还曾资助过特困家庭买棺材,以让亡故的人早日归土。为了医疗事业的发展,洪秉章还把自己诊所所赚的钱投入当地医院。在教育方面,洪秉章也是慷慨解囊出资办学,培德幼儿园、养正小学(现为漳州市实验小学)、华英小学(现漳州第二职业学校)及正德女中(现漳州三中),均倾注了他的心血,他也成了华英小学与正德女中的董事长。 严父授技医术高超 在父亲洪秉章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洪秉章和妹妹洪丽榴、弟弟洪恩鸿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牙医这门行业,如今都子承父业,当上了牙医。 洪恩佑是洪秉章的次子,1966年他初中毕业时恰逢“文革”,学校停课,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牙科。洪恩佑说:“那时候跟在父亲身边,除了学习医疗知识外,更多的是给父亲打下手,每天要清理病患吐出的口腔杂碎,打扫诊所卫生等。父亲的要求从来都很严格,我记得我到了三十几岁,工作中有做不好的地方,父亲还会打我的手心。”洪恩佑至今依旧十分感谢当初父亲对自己在学医过程中的严格要求,正是因为如此,洪恩佑掌握了扎实的牙科诊疗知识和技能。 2007年,洪恩佑从市医院退休,退休后的洪恩佑在芳华北路开了家口腔诊所“洪氏牙科”,继续延续他的行医生涯。由于洪恩佑医术精湛,很多患者与洪恩佑甚至建立起了信任,得知洪恩佑开了诊所,纷纷找上门来。“这几年我看过的病患,可以说是遍布五湖四海啊,其中香港的最多。”洪恩佑说,有些老病患跟着子女出国了,但每次回来探亲都来他这里看病。 牙医世家一脉传承 在四十多年的牙医生涯里,洪恩佑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也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对患者都一视同仁,认真医治,有时候遇到老人家来看病,或者一些社会的弱势群体来看病,洪恩佑都尽量减收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我现在每个月赚的钱只要够付月租和仪器的维护就行了,帮助病患解除疼痛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有次一个企业老总,从外地来漳州开会,牙疼得不行,什么事都做不了,我的一位老病患推荐他来我这里看病,经过几个小时的治疗,这位老总的牙痛就治好了,老总很是感激,他终于可以专心处理自己的工作了。像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我觉得能帮患者解决病痛,这是我的快乐,也是医者行医最大的意义”洪恩佑如是说。 在洪恩佑诊所的西墙上,挂着一块书法横幅,上面写着“笑口常开”四个字,这应该就是洪恩佑常说的“快乐哲学”。洪恩佑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只工作几个小时,诊所周末停业休息,除非有老客户打电话要过来看病。其余的时间他都用来锻炼身体,和老朋友谈天说地,让身心愉悦起来,好的精神状态才可以让他更好地服务病患。 “我今年已是65岁的人了,总是希望这门技术能够发扬光大。”在采访中,洪恩佑感慨地说,自己的女儿因为晕血,所以一直没能继承这门手艺。不过,“洪氏牙科”后继有人,在洪氏第三代的孙辈中,妹妹洪丽榴的儿子刘伟吉、媳妇美玲,弟弟洪恩鸿的儿子洪伟雄都是牙科医生,家族的医德精神可以得到很好发扬,也算是极大的安慰了。 ⊙记者邹挺毅 见习记者方一凡 通讯员郑德鸿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