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感恩

  堂弟每年都要从遥远的西北回到老家江阴好几次,每次都住上好几天,就像是一只不知疲倦的候鸟。其实家里没有什么事让他牵挂,每次回来,他除了到亲戚家走动外,多数时间都在别墅式的住宅阳台上呆坐着,看海里潮起潮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呆够了、望够了,他仿佛像接了地气,汲了地脉,容光焕发地又奔西北去了。

  我有空时,也陪他坐一会,聊上几句。言谈间,我觉得他喜欢回忆往事。有人说,成功人士对逝去的岁月都津津乐道,忆苦思甜的背后不是为了炫富,就是显摆自己多有能耐。但我觉得堂弟的怀旧不是炫富,也不是逞能,而是虔诚的感恩,感恩父母、妻子、兄弟、乡亲……

  堂弟名叫严爱燕,一个很女性化的名字,壮实英武的他,委实与这个名字不相称,但与他相处久的人又会发现,他的为人处世,有女性的温顺;他的思维逻辑,有女性的缜密。他的成功,也许正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坚毅中有柔韧,果敢时有审慎。

  堂弟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兄弟姐妹7人,他老五,上有兄,下有弟,“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有梨分,他定是让梨的角色,但他长到10岁,连个梨影子都没见过,三餐都是蕃薯,有时裹腹的还是洗过粉的蕃薯渣。他的父亲,也就是我堂叔,是一个病残的退伍军人,被疾病折磨得直不起腰,但他的头从来都是昂着,再苦再难也没有低下来。

  想起儿时家庭的艰辛,堂弟常说:“真的很难想象当年父亲如何把全家9张嘴扛在肩上,他的背一定是担子太重才弯得像虾一样。”

  “但是有一天,父亲的腰突然直了起来,就像当年骁勇的海防战士。”堂弟回忆这件往事时,眼眶里溢满泪珠,“好像是七八岁时,大队晒谷坪上放电影《小兵张嘎》,我央求父亲带我去,父亲破天荒地同意了。那时,电影刚解禁,在文化上饿急的村民把谷坪挤得水泄不通。电影放到一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人潮涌过来又涌过去。我吓得大哭,父亲把我驮在肩上,在人海中挣扎,眼看就要没顶。忽然间,父亲挺起腰来,大吼一声,举着我撞开人墙,犁开人潮,平安脱险。长大后,我知道有个词语叫‘父爱如山’,用以形容父爱的厚重,在我心里,还有一种诠释,那是危难时父亲的爱可以变成伟岸的山,托你在高山之上,化险为夷。”

  堂弟至今还觉得奇怪,他父亲到死都直不起来的腰,那天为什么会突然直起来,这生命的奇迹,只能解释为亲情的力量。在堂弟心中,这还是父亲坚毅勇猛秉性的爆发。“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冥冥中总有父亲在激励我”,堂弟常对我这样说。每次回乡,他都要到他父亲坟前,与父亲说话,久久不忍离去。

  在堂弟感恩的心中,母亲与父亲一样高大。尽管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个柔弱的女性,一阵狂风也许能把她刮倒,但苦难却从来没有折服过她。堂弟说:“父亲的病后来愈加严重,不能劳动,家庭重担几乎都压在母亲肩上,但她默默地承受着,从鸡叫劳碌到鬼叫,一年到头没见她穿过新的,吃过好的。几个孩子不懂事,见到人家有好吃、好玩的,就回家闹。母亲总是慢声细语地劝着。有一回,我见班上好多同学都有一种电动的小玩偶,也回家向母亲闹着要买,母亲就到山上采来竹子,做成十分精巧的小玩具来哄我。我见不是电动的,又闹,母亲又慢声细语地说,我家燕燕不给人家比穿比吃比玩,要给人家比读书、比志气、比长大了谁有出息……”

  我的堂叔母心地善良,性格温和,说话总是轻声细语,家庭中的许多风浪,都在她的轻声细语中平息。堂弟说:“我总觉得母亲的轻声细语中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能让我混沌的心宇变得明澈……”他不只一次向我讲述儿时的一件事:“有一天我犯了混,拿了家里的几毛钱,去买心仪很久的小人书,被父亲发现后痛打了一顿。夜里,母亲把我抱在怀里,轻声细语地说,‘孩子,你爱看小人书没错,但不该瞒着大人去买,咱家买不起,你想看,妈替你去借……你不要怪你爸,他太难了。长大了你就会知道你爸的难处……’在母亲的喃喃声中,我睡着了。天亮了,母亲说,你睡得真香,连个转身都没有。”

  堂弟的创业道路坎坷,有几次折翅而归,在家疗伤,每次都让母亲的轻声细语熨平了伤痕,再树信心,振翅高飞……堂弟于是常说,母亲的喃喃是天底下最动听的歌。

  堂弟会不会唱歌,我不知道,但我听他哼过“军功章中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我知道,她在赞赏妻子的贤惠,感恩妻子对他成功的辅佐。

  堂弟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堂弟到谈婚论嫁年纪时,因家境贫寒,几次托媒婆寻亲都无声息。有一天,有媒婆突然上门为堂弟提亲,让我的堂叔母惊喜交加,对媒婆大献殷勤。到了相亲那天,堂弟借了一身衣裳去了。女方家两姐妹,姐姐貌丑,妹妹活泼漂亮。堂弟一眼看上了妹妹,媒婆说,要嫁是姐姐,堂弟说,他要娶的是妹妹。媒婆嗤之以鼻,“哼”了一声扬长而去。堂弟心里明白媒婆“哼”的意思:就凭你那穷家,还想娶漂亮妹子,赖蛤蟆想吃天鹅肉,美的你。

  这次相亲,使年轻的堂弟知道了什么叫势利,但突如其来的一次相遇而引发的恋爱,又让堂弟感悟到什么叫真情。

  1993年秋,邻村一个漂亮、温顺的姑娘走进了堂弟的心。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在村道上相遇,两对眼睛相视,“心有灵犀一点通”。接下来的甜蜜恋爱,在现在人看来,也许只能算是“小儿科”。但后来两人新婚之夜把工棚当洞房,其极至的“裸婚”,绝对要让当今的青年人叹为观止了。

  当堂弟把打算结婚的消息禀告父母时,两老除表示惊喜外,还表示“爱莫能助”--让堂弟自己去筹钱。

  为了筹得结婚的起码费用,堂弟奔向厦门打工,几个月过去,扣除伙食费所剩无几。眼看婚期临近,堂弟只得返回江阴,向亲戚借钱,买了婚房必需的床铺、棉被,向女方送了押肉面钱,口袋里所剩无几,连买鞭炮都不够。

  面对窘境,小夫妻俩淡然一笑,携手登上开向厦门的班车,当晚就住在工棚,工棚里没有红烛、没有鲜花、没有大红的“喜”字,只有两颗紧挨着的滚烫的心,两双充满喜悦的泪眼……

  堂弟回忆这件事时,常说:“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是‘过得工棚新婚夜,方能踏平坎坷路’。”是的,在堂弟的创业征程中,总有妻子坚实的脚印相伴,妻子伸出的肩膀,为他遮挡了一半的风雨,分担了他一半的忧愁。

  堂弟的创业经历,如果细述记载下来,堪称一部大书。他的足迹遍及省内福州、厦门、三明、泉州,省外湖北、河南、陕西,做过地盘小工,拉过板车,干过泥水匠,挖过土方,当过清洁大厦外墙的“蜘蛛侠”以及包工头、老板、总经理……角色的变化有时仅在一夜之间,今天是一身臭汗的泥水工,明天是西装革履的竞标商;今日是运筹帷幄的总经理,明朝是扒沙运砖的小工。风雨兼程中,历练成家财殷实的企业家。回首往事,堂弟感慨万千,认为他的起起落落,多由于自己的失误,少有被欺诈、落陷阱的经历。“世间还是好人多”,这是堂弟的肺腑之言,所以他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资助过他的亲友,感恩谅解过他的乡亲,感恩给他工做、教他技艺的老板,感恩与他同甘共苦的员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堂弟以自己4兄弟名义共同每年都捐款献爱心回馈社会。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上天会赐福给他。我想,堂弟的明天将更加绮丽。

选自:《福清文学》2013年第一期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