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舞坛姐妹刘喜儿、谢玉辉:带领老年人舞出风采

刘喜儿(前左一)、谢玉辉(前左二)带领大伙儿跳肩舞。

刘喜儿、谢玉辉是东山县铜陵镇的一对舞坛姐妹。她们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15岁一起被学校选拔进入县文宣队,24岁一起从居委会大院舞上北京,退休后一起成为县老体协健身操教练。最近,受县老体协指派,两人又一起领着一班学员练习第四套健身秧歌,准备10月份赴漳州市参加比赛。

从居委会大院舞上北京

刘喜儿、谢玉辉双方的父母都很开明,从小就把她们送进学校读书,一直上到初中。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东山县各单位都办起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经常在街头巷尾表演、宣传。性格活跃、喜爱跳舞的刘喜儿、谢玉辉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文艺表演。1970年,两人一起被学校选拔进入县文宣队。

初建成的县文宣队只有30人,经常带革命样板戏、芭蕾舞、舞蹈、话剧、快板剧等节目,到农村、工厂、军营慰问演出。长期处于海防前线的东山县交通设施落后,文宣队下乡演出,都要靠两条腿走路,小小年纪的刘喜儿、谢玉辉每天身背演出服装、乐器、用具,走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晚上经常在农民家中住宿,却从没有叫过苦。

1979年,国家文化部决定举办一次全国农民业余艺术调演。东山县文化馆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很有乡土气息的舞蹈《捉螃蟹》参加选拔演出。《捉螃蟹》剧情很简单:日出东海,朝霞满天。一群海边姑娘乘海水退潮,相约到海边赶海。姑娘们身上斜挎着小竹笼,手里拿着螺钩和小渔网,高高兴兴地来到海边,看到海滩礁石间有许多螃蟹,谢玉辉扮演的小妹兴奋地冲上去一把抓住一只螃蟹,被螃蟹的钳脚夹住手指,痛得跳了起来。刘喜儿扮演的大姐上前折断夹住手指的蟹脚,教小妹捉螃蟹要讲究方法才不会受伤。聪明的小妹很快学会了,和大家一起赶海,大获丰收。太阳下山了,姑娘们满载而归。

当时没有排练场地,位于城关镇(今铜陵镇)担水街的码头社区让出居委会大院作为剧组排练场地。1979年10月,舞蹈《捉螃蟹》到福州参加全省文艺节目调演,大获好评,被福建省文化厅选为赴北京参加全国农民业余艺术调演的7个候选节目之一。1980年5月,刘喜儿、谢玉辉被选拔进京参加全国汇演,舞蹈《捉螃蟹》获优秀奖,两人双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一九八0年部分省、市、自治区农民业余艺术调演参加演出纪念”荣誉证书。

运扇扭起健身秧歌

退休以后,刘喜儿、谢玉辉与几位原“文宣队”队员一起,率先在东山岛办起健身操培训班,为各镇、各乡村社区培养了无数人才。2009年8月,两人一起被县老体协聘为健身操教练,义务为社区健身队培训健身球、健身操,多次率领队员参加漳州市老年人运动会、“东山县广场舞大展演”、“全民健身文体表演”,还经常为社区文艺演出、关帝文化节踩街活动做艺术指导、为群众演员化妆。

昨日,笔者到训练场采访时,刘喜儿、谢玉辉正随着优美动听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旋律,带领老年队员跳第四套健身秧歌。

第四套健身秧歌是以扇为道具、以独具地方特色的鲁南秧歌为基础,融合山东大汉的粗犷、威严和山东妇女的泼辣、柔美而改编的一种刚柔相济、细腻奔放的健身舞蹈,表演上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突出幽默、风趣、粗犷、奔放等特点,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学习锻炼。刘喜儿介绍,要练好这套健身秧歌,首先要过持扇、运扇这一关,再练动作、步法与队形。如果扇拿不稳,就会手忙脚乱。训练场上,笔者看到,刘喜儿、谢玉辉两人一会儿为队员示范推扇、分扇、送扇、拨扇,一会儿带队员做扭步、拧步、摆步、蹲步;又要纠正队员不规范动作,又要带队员把学过的动作连起来做;其中“嫚扭推扇”、“大波浪”、“盘花磨脖”等动作难度较大,她俩一边带,一边看,一边纠正,忙前忙后、一丝不苟,真是辛苦。谢玉辉说,自从第四套健身秧歌开始练习,经常有爱好者前来观看,表达学习的意向。她说,等10月参加漳州比赛后,一定要把这一套健身舞蹈推广出去。⊙黄炳钦 文/图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