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黄炳钦文/图)东山岛铜陵“粟埕”边有一座教场“旗杆公”,屹立至今已有610年历史,其形制有别于其他的教场旗杆,耐人寻味。 9月1日,笔者寻访了“旗杆公”附近的老人。当地老人介绍,这座“旗杆公”是明朝初年守城官兵立军旗用的旗杆座,形制上与众不同:考中科举而立的旗杆两边旗杆石夹只有一对孔,这座“旗杆公”却有上下二对孔;旗杆石夹板很长,深可及地;无底座,现在的底座是附近居民后来加上去的。“旗杆公”南面原有一面照壁,是教场的屏墙,后来被拆毁。因“旗杆公”屹立时间久远,又是军队用的,历来被民间奉为地方保护神,早年铜陵关帝庙关帝神像春夏两次出巡,神轿到此都要围着“旗杆公”绕行一周。每年春节,民众都要为“旗杆公”挂红彩、插金花,四时八节烧香礼拜,至今不变。 据民国《东山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奉命入闽巡视沿海防卫,建铜山城,设铜山守御千户所。千户所设正千户2名,副千户2名,镇抚1名,百户10名,兵员1220名。洪武二十三年(1390)四月建铜山水寨于井尾澳(今漳浦县佛昙)。景泰三年(1452),铜山水寨移至铜山西门澳,水寨设锦衣把总1员,官兵1141名,防守铜山、悬钟、六鳌一带沿海。永乐元年(1403),铜山水寨把总秦募建教场于西门外,作为官兵练兵场所。这座旗杆是当年建教场时设立以壮军威的,至今610年。正德元年(1506),总兵徐麟重修,立石为界,东至铜山城,西至接官亭,南至真君宫,北至海亭。前有屏墙,高一丈一尺,阔十一丈,厚尺许,仍勒石碑为界。这座“旗杆公”的位置就在教场屏墙前。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这座“旗杆公”的位置原来不是在这里。因成化四年(1468)总兵黄廷标倡建北极殿,旗杆座才移至今址,与箭场(练习射箭的地方)和马房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