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绿荫冉冉遍松城——松溪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纪实

茶乡之晨 朱建斌 摄茶乡之晨 朱建斌 摄 闽北最长的廊桥五福桥 (朱建斌 摄)闽北最长的廊桥五福桥 (朱建斌 摄)

  绿树绕村含细雨,

  绿野芃芃似丝绦。

  绿水过城映明月,

  绿城四季芳未歇。

  行走在十月的松溪大地上,及眼处,遍野郁郁葱葱。赤、橙、黄、绿、青、蓝、紫……世间万物,缤纷多姿。如果要用颜色来形容今日的松溪,绿色最为恰当。

  重峦叠嶂的松溪,位于福建北部、闽江源头,古代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溪县因此而得名。松溪是闽浙两省重要的交通走廊,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浙、沪、苏经济发达地区交汇的前沿之处。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湛卢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白马山气势宏伟,瑰丽奇秀;城区西北面来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十三岗绵绵松林青翠诱人,为县城构筑了一幅绿色的背景。松溪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7%,绿化程度93.3%,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县、重点林业县、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

  大自然赐予了松溪丰厚的绿色财富,对于一个尚欠发达的山区县,保护绿色、发展生态,成了松溪向前发展的第一要义。

  2009年,松溪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把生态建设贯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绿色大旗的引领下,如今的松溪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长足发展。2012年,松溪顺利通过了省级生态县验收。国家级生态县建设5项基本条件,22项建设指标,现已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在全县上下掀起的绿色浪潮中,松溪翻开了县域经济循环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镜头:清晨五时左右,数十只白鹭在白马山自然保护区翩然飞舞,洁白的羽翼映衬着洁净蓝天,显得分外宁静美丽。前来拍摄美景的县摄影协会会长朱建斌告诉记者,这两年,松溪的环境变好了,来“串门”的白鹭也越来越多。

省专家在做国家级生态村考核 (魏农 李思敏摄)省专家在做国家级生态村考核 (魏农 李思敏摄) 梅口村樟树林 朱建斌 摄梅口村樟树林 朱建斌 摄

  绿色面貌 城区乡镇如花似锦

  推进生态立县,将城区和乡镇“改头换面”是关键。

  近年来,松溪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全力推进全县生态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1年至2012年,松溪累计投资3597万元,在4个乡镇、25个村掀起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高潮。

  放眼如今洁净明丽的溪东乡溪源村,就在三年前,这里粪便污水横流的“传统景观”曾闻名于县。自2010年,县里投资26万元移山开发新村,按生态村标准,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先后建起5排32幢别墅式的现代化楼房,改善了农民人居环境。又在2012年,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成无动力30吨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完成新村污水管网建设,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茶平过重洋、郑墩上合、溪东周墩、祖墩上店等十几个新农村示范点的相继建成,整洁的路面和四处的绿意葱茏成了新农村最直观的面貌,“脏乱差”不再成为松溪农村的代名词。

  现在,松溪县9个乡(镇)、街道和102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乡(镇)通过了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行政村通过了国家级生态村,93个行政村获得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实现了80%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和80%获得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的要求。

  农村改头换面,城区自然不能落后,首当其冲的是改善城区的卫生状况。

  2013年1月1日起,松溪县政府投入429万元,将城区保洁工作推向市场,由两家公司负责。城区卫生分为两个标段,由环卫所制订28项评分细则,每天给路段的卫生状况打分,每周每月都有不同的单位牵头对街道开展卫生巡查,如果连续考核不合格,则停止承包公司的经营权。此外,县政府计划每乡镇每年投资30万元,建立乡镇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实现垃圾处理率95%的目标。

  严格的监督制度加上大幅提高的“清洁资金”,松溪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不仅如此,城区“披绿”工程也在进行。城里的来龙山、河东滨河、塔山等几个公园昔日裸露的山体种植上了树木,小区的绿地面积在不断增加,城镇630837平方米的公共人工绿地,如同给松城加装了一只会呼吸的“绿肺”,呼吸吐纳之间,气息格外清甜。

  镜头:丰远食品公司的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负责人毛远丰正在检查车间工作。松溪的空气洁净度高,对生产药品、食品企业而言是个有利条件。作为返乡的创业者,毛远丰以生态为招牌,有信心在这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发展得越来越好。

电子产业也是新兴绿色产业 (资料图片)电子产业也是新兴绿色产业 (资料图片) 杉溪水源保护区一角 (朱建斌 摄)杉溪水源保护区一角 (朱建斌 摄)

  绿色合力 走绿富双赢之路

  松溪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最优;一手抓生态型产业发展,使生态型产业形成竞争力。其中,农业、工业、林业的绿色发展引人注目。

  松溪县种植的无公害、绿色农作物面积达17.5万亩,占全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5%。绿色健康的农作物销量却不好,只因缺张“身份证”。让农作物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迫在眉睫。为此,松溪县挤出40万元资金,积极帮扶农民参与“三品认证”。2013年6月,松溪县六成主要农产品先后通过农业部产品认证和省农业厅产地认证,达到国家生态县指标的要求。目前,全县共取得认证证书的产品有22个。

  农业穿上绿的外衣,工业也需加快“变绿”的步伐。松溪县对县内污染企业实行严格监控,狠抓节能减排工作,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一批污染企业。2012年,松溪县关停了8家企业,强制取缔20家废旧塑料加工厂,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全面完成了污染物减排任务,现在全县cod的排放强度为2.15千克/万元,so2排放强度为0.68千克/万元,达到国家级生态县考核标准。

  如今,松溪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有机水稻、蔬菜、水果等产业基地,积极稳妥发展烟叶和畜牧水产业,初步形成以亚达、三信、好味、光子农园、丰远食品为中心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有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公司农户”、“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实践中应运而生,并不断创新。

  今年1至8月,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增幅位列全市第一;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度也大幅提高,达到16.2%,位列全市第二。

  今年6月以来,松溪加大打击破坏生态环境、乱砍滥伐林木的违法犯罪力度,加强林区路面管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涉林违法行为,也取得明显成效。

  连续四年,松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标准,水域功能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ⅱ类以上标准,标率连续四年保持在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多年优良水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为“二级”(较好),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2009年以来,松溪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保持90以上,评价指数远远高于75这一优秀标准。

  2012年12月,松溪县通过验收,成为闽北首个省级生态县。

  四年磨一剑,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过程之中,松溪县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责任部门密切协同,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生态创建工作机制;编制实施《生态建设规划纲要》,持续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环保、生态旅游等31个重点项目建设,生态松溪羽翼渐丰。

  如今,走进松溪便如同走进一幅绿色的生动画卷,一个个生动景象、一组组翔实数据、一幅幅美丽图画,诉说着松溪山青草碧青松立、蓝天绿水韵依依的生态故事。

  镜头:走进溪东乡古弄村村民吴进荣的家,屋前栽满仙人掌、芙蓉、夜来香、月季、兰花等20余种花卉品种,而吴进荣、黄美枝夫妇正忙碌地侍弄花草。古弄村像吴进荣一样养花种草,美化绿化生活环境的村民比比皆是,养花、种草成了古弄村的一种新时尚。

溪东乡溪源村新村 (魏农 李思敏 摄)溪东乡溪源村新村 (魏农 李思敏 摄)

  绿色思维 转变群众生活方式

  建设生态松溪是全县上下的共同目标。自生态县创建以来,县里加强生态宣传,低碳、生态的理念逐步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绿色生活正逐步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为和习惯。

  “旧炉灶淘汰了,不用上山砍柴了。”郑墩镇南坑村村民廖丰顺说,如今在松溪农村厨房已极少见到烟熏火燎的情景,取而代之的是一口简易的沼气燃气灶。松溪县从2003年开始推广小型水压式新型沼气池,到2012年全县共建成沼气池8180口,全县超过四分之一的农户家中用上了这种清洁能源。

  县农业局能源办主任罗逢源介绍,沼气是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