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南平网事:“重金”包装孩子值不值?

  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心头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更是深深的影响着家长们的育子理论。10月31日,闽北互动网友“beagle”发帖称,朋友女儿学校准备开运动会,因为入场式要求统一服装,一些家长提议给孩子买新衣服,在形象上争个头彩,刚开始,这些家长选了一套400多元的裙装。“beagle”的朋友认为以后校服发了,裙子能穿的机会也少,太浪费。而且这样的价位,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承受得了的。在她的建议下,家长们把眼光“放低”,但最后敲定的服装依然不便宜。

  “要不是担心别的家长都买了,自己家的孩子没有,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我真的不想花这个钱。”“beagle”的朋友说,在她看来,这就是家长间的隐性攀比。此帖一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短短时间内便引起了诸多网友的讨论。

  网友: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

  说起这大人对孩子的不理性消费,网友们纷纷称现在的孩子伤不起,家长间的细微差别,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更有网友直指,这是大人的虚荣心在作怪,长久以往必将影响孩子的消费观念。

  网友“花开无声”就说,表弟在老家读小学的时候,舅舅给他买了一双阿迪达斯的鞋子,可他却非常懂事的和妈妈说:“舅舅给我买了一双这么好的鞋子,太贵重了,我不能要。”没想到,自从表弟到福州读高中以后,不但全身上下要求名牌,甚至向家长索要苹果5手机。长辈教育他,他却理直气壮地说,全班的同学都穿好的,用好的,如果我用一般的东西,他们会看不起我的。这孩子成长的变化不禁让“花开无声”感慨:“这都是环境造成的呀!”

  “孩子爱攀比,家长必累。”网友延城小市民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可不少作为家长的网友却面临着许多困惑,网友“小小草”感慨道,现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看见别人有自己也要有,没有就耍赖,不知道怎么办。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家长能给自己孩子最好的,为什么就是一种攀比呢 父母给予孩子的初衷,有可能只是在自己能力之内投孩子所好。现在社会处处有“比较”,让孩子淡化物质间的比较,有几个家长能做到

  专家:用好“攀比”这把双刃剑

  “许多家长在人际交往中,愿意砸‘重金’包装孩子,甚至出现‘护短’的现象,是希望以此来证明自己在社会关系中发展得并不差,证明自己的能力。”九二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袁水平告诉记者,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过度攀比现象与自己有关。

  袁水平告诫家长,物质文化过度丰富会导致精神文化的下降,成年人切忌以物质文化满足孩子精神要求上的不足。孩子提出“攀比”的要求时,家长不能单纯的说“不”,更不能以孩子的需求为上,去满足他,应当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的长处、优点,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父母面对孩子盲目攀比的时候,可以“借题发挥”,引导孩子转移“兴奋点”,比如物质上的攀比除了以“拥有”或“享受”为标准,还可以选择新的比较维度:谁的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谁穿的衣服美观大方又舒服、谁的学习用品更有利于学习、谁的生日过得简朴又与众不同;另外,在学习上比,谁进步的幅度大,谁勤于思考回答问题最积极;在人际关系上比,谁的朋友多,谁与同学的关系最好……使孩子从中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另外,儿童攀比之风盛行,‘公立教育’在中间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的父母与教师关系亲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所以许多孩子常常会要求家长给老师送礼,得到老师宽容的对待或重视。”袁水平建议教师要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多利用心理学用好“攀比”这把双刃剑,鼓励孩子通过自身努力,与同学间适度的“较量”得到更好的学习成绩。

  另外,袁水平表示,家庭富裕的一方并不是孩子攀比的根源所在,社会媒体也应当正面、科学、中性的宣传“贫富”的观念,避免出现仇富的风气。 ☉林嘉琦

  评论:别让孩子畸形“被成长”

  □本报评论员

  开学不到二个月,家长群里爆出的两件事让我很无语。老师以发放小红花的形式奖励表现上乘的孩子,并规定积攒了多少朵小红花后,就能换取其他荣誉。班里的学生干部拥有发放小红花的“权利”,个别班委便借此向同学索要礼物;有的孩子揣着“生意经”,用孩子们喜欢玩的卡片来动员其他同学拿出一定数量的小红花来换取。

  小小年纪,说话做事就像个袖珍版的成人,这难道不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小学生“成人化”的根源在哪儿 社会和家长的责任又是什么

  孩子的年纪小,对于很多事物还没有形成分辨能力,喜欢模仿也很容易受影响。如今社会,民众的主体意识日益突出、效益意识日渐强化,他人的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风俗习惯等都会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发达的社会传媒传播给孩子们。

  一个人身上总带有家庭的影子。独门独户的现代住宅模式使孩子们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大大减少,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理想、品格、追求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这句话正是提醒家长,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在迫切让孩子成长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素养,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和事,扫除不良习惯和作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校园怪象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如何抵消社会不良现象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避免“社会毒素”对少年儿童的侵袭污染 学好这门“功课”,我们这些成人责无旁贷。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