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6.8分 中国人在日本!上海人在东京,他们是留学生,他们是留日者,他们是中国人! 他们那样努力,他们那样奋斗,他们是中国人! 千年前,日本派遣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但应注意,遣唐使并不是朝贡使节,没有称臣的行为。) 遣唐使臣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遣唐使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唐朝政府除优待使臣外还给日本朝廷赠送大量礼物,表现了泱泱大国的风度。最后遣唐使一行由内使监送至沿海,满载而归。 1300多年过了,世界之轮转到20世纪90年初,赴日留学的中国人数大增。陈道明主演的《上海人在东京》就表现了那个高峰时期,即1997-1998学年(约为4.7万人)。现在是急剧减少了,且趋势并未改善。 最新的日本共同社报道,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秋至2013年的学年中,美国大学在读中国留学[微博]生人数比上年度增加约21%,达到了235,597人,在各国留学生人数中连续4年位居第一。日本留学生较年减少2%,为19,568人,仅为中国留学生的约十二分之一。 为何在日本的国人,除了正经留学的,还会有那么些纪录片中描述的形形色色呢 或许一种诠释可以解释--“日本对于家境不是很好的人来说是个风险投资,欧美国家的经费太高,对打工也有限制,所以很多中国的中等以下群众都会选择日本,而且又比较近。” 至少从土插队再到洋插队的老丁,就是一门心思赚钱的!哦,还有那从土插队再到东洋一门心思学问中求生存的老李,12年寒窗,似乎就为了博士学位,无料经济学研读中,还中招kkc事件,全家老婆刷完辛苦积攒的400万日元化为泡影!虽然是受害,但是参与者,不是冲着“投一返十”这个最违反经济学客观规律的梦境的吗 这样的经济学博士研读者,最后没有获得学位,那是多么合情合理啊! 整部纪录片共 10集,长8小时,我一口气看完了!可以说是中国纪录片拍摄水平较高的了! 也让我感叹,原来国内也有长期跟踪、不懈实录,诠释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之制片人! 2006年11月03日张导对于此片的终结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 中文名称:《含泪活着》,别名:泣きながら生きて,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最终章,完成! 并于2009年11月28日于富士电视台上映,再创富士电视台收视历史记录(10%)。这部作品凝聚了张丽玲和摄制组10年的心血。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继《小留学生》之后再次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含泪活着》并不是什么大制作的重磅影片,没有巨星加盟、没有华丽场景、更没有特技打造,主角只是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平凡小人物,但就是这位普通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整个日本,赚足了大家的眼泪。 在东京新宿区的一家电影院《含泪活着》的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有人说这部影片给在经济低迷的冷风中前行的日本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而更让人欣慰的是,今天影片的主人公丁尚彪终于在美国和家人团聚,告别了那段含泪的留日生活。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这个老丁就是前述“第5集:家在我心中”中长年异国赚钱,只为将女儿送到发达国家求学的那个时代的插队者。 本剧前十集,希望今天依然快速发展的我们,可以回顾下,毕竟1999年在北京与上海电视台放映的时候,还是有过较大反响(当年,我可惜未曾目睹),2006年的终结篇,更是值得一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