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延平区夏道镇单人校教师罗万铭坚守乡村38年的故事

  冬日的闽北山区寒气逼人,浓浓的白雾弥漫在长满毛竹的山林间。6日,我们驱车来到海拔610余米的延平区夏道中心小学溪头村教学点。

  由于学生数量急剧减少,溪头小学在2007年被改为教学点。“溪头小学”的校牌依然挂在校门外,仿佛在诉说这里往日的“繁荣”。而现在,这个原本就不大的校园却显得格外空旷、寂静,站在门口,就能听见隐约的上课声。

  “一年12个月,31天的是大月,30天的是小月,所以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从窗口望去,偌大的教室只有八名学生。四名朝前坐着听讲,另外四名背对着低头做题。讲台上,一个瘦弱的身影手扶着课桌在黑板上书写——他就是先后获得“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等称号的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溪头小学校长、该校目前唯一的教师罗万铭。

  “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

  1955年,罗万铭出生于溪头村一户普通的农家。由于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出生时就双腿残疾,走路时,只有将左脚尖强行朝内才能维持身体平衡,勉强行走。

  罗万铭的父亲直截了当地对他说:“儿子,你除了读书,没有其他出路。”幸运的是,头脑聪明又勤奋的罗万铭在读书上很有天赋,高中毕业后,作为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年仅20岁的罗万铭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民办教师。

  “我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如果没有读书,现在只能像其他兄弟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谈起那段令自己热血沸腾的时光,罗万铭掩不住心中的激动,仿佛忘记了当下的困境:“当时,全校共有教师十多名,学生260名左右。

  我最开始教的是初中物理,男学生很多,他们也不怕我,放学后常常在一起打打闹闹,像朋友一样。”正是缘于这份对学生深挚的爱,罗万铭一直坚守在山村小学。1995年12月,罗万铭经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此时他完全可以要求调到交通便利、条件更好的学校,但他仍然选择坚守。

  一个人的坚守,发挥正能量

  时间进入新千年,外出打工的热潮席卷着溪头村,因此而搬走的村民也不少。为了优化教师资源,教育部门规定每23个学生才能配备一个老师,每隔几年溪头都有老师被调离。2006年,当罗万铭就任校长时,陪同他并肩作战的只有另外两名老师,三人须负责5个年级、20多个学生、每年级12门课程。2010年,由于此时溪头小学的学生已跌破12人,罗万铭唯一的同事也被调至隔壁村篁路小学,他成为学校最后一名留守老师,肩头担子更重了。

  作为教学点,溪头只设低年级,三年级以后学生将分流到镇其他小学就读。罗万铭将学生按年级分成三个小组,在一间教室内进行复式教学。除了体育、音乐等,其他科目均需分开逐个教学,罗万铭将一节课拆分成3段,一年级教15分钟后,学生巩固做题,再转身依次为二、三年级上课,时常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来。就这样,他每周一个人上满了30节课。除此之外,从修理课桌到打扫浇花,资产管理到学校财务,大小事务全由他一人承担,三年后,罗万铭已是一头花白的头发。

  最让罗万铭为难的还是体育课。镇中心小学将录有标准动作的碟片分给各个老师,以供学生自学。可“死心眼”的罗万铭还是坚持每次都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做操。对他来说所有动作都很难。一边甩手一边蹬腿,还得踩准节奏,太吃力了。有一次和学生一起跳操时,摇摇晃晃的罗万铭气喘吁吁地撑到了最后几节,却在“跳跃运动”中忽然失去平衡“噗通”一下重重摔在地上。正在他头晕眼花的时候,抬头发现学生们都停了下来朝他望来,他硬撑着爬起来继续跳操。“我就是想,至少自己体验过了、学会了才能指导学生,帮助他们纠正。”罗万铭说。

  条件再差,也要尽力教好孩子

  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溪头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学期期末考试,罗万铭所带的一年级学生,共4人,平均分98分,在夏道中心小学13所学校、近60个班级中名列前三。

  在罗万铭教过的学生中,本科毕业与在读40人,大专毕业15人,中专毕业的220多人。他们中后来有的成了水利工程师,有的成了公务员。他感到很欣慰。

  虽然在1995年罗万铭已经通过考试转为了正式公办教师,但家里并不宽裕,至今依然和几个兄弟一起住在父辈留下的木质老房内。可当学生家庭困难时,罗万铭总是不吝伸出援手,也记不清一共资助过多少个贫困学生,为他们买了多少支铅笔、多少本作业本、练习册。有个学生患白血病,他资助了五百元钱。

  “他腿脚不方便,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一段很长的石阶,足足326节。只好每天早上七点出门,中午十二点才回来吃个饭,下午天黑才见人。回到家就钻进房间改作业、备课到十二点,别人丈夫种地的、打工的都没他事儿多,他就是太累了。”对于三十几年以校为家的丈夫,罗万铭的妻子傅金英心疼地说,为了支持丈夫一心教书,右手残疾的她独自上山砍了柴火,从不让丈夫为家事操心。

  后年,罗万铭就要退休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一趟首都北京。而眼下,他依然竭尽全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他太明白读书对溪头孩子的意义了。过去的千人大村溪头村现在常住人口仅有六七十户,且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弱势群体,有的学生家长甚至是哑巴、白癜风患者。“如果不读书,等待着这些孩子的未来是什么呢 ”罗万铭经常这样问自己。他希望做一盏传播知识的灯,为溪头孩子照亮通向大山外面的路。(张李子 詹国兵 胡信果)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