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十年树“木”—— 莆田临港觉醒与木业崛起

  (二)

  “像国内太仓港、满洲里等地,都是先有产业,后有园区;而我们是先有园区,后有产业。”秀屿木材加工区管委会主任纪志伟说,园区建设伊始,他们就相应地展开招商,“记得首届木洽会时,在外乡亲来到园区一看,这里都是盐田,风又大,一些人对投资抱有迟疑的态度”。

  而许多企业积极行动,布点抢滩,印有“海宏”、“中通恒基”、“标准”、“清和”等名称的企业牌子在盐碱地上竖立起来。

  “莆田人都爱乡,在外创业几十年了,现在有这个投资机会,就回来了。”莆田标准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文水说,他10多岁便离乡外出闯荡,后来在太仓、张家港等地经营木材。交谈中,他一一分析了我市港口、交通、物流成本、行业需求等,表示“集团将在莆投资100亿元”,言语中透出对扎根家乡的信心与决心。

  “选择在秀屿创业,是因为这里有除害处理区和加工区,原木进口方便,同时也有港口、铁路等条件,适合木材大进大出。”清和木业厂长沈清华说。这位“80后”的莆田人坦言,他当时是首次从事木材行业,最后选在秀屿落户,就是看中这里的诸多优势。

  “近年来特别是这一两年,这里不断热闹起来,到处都是建设工地。”秀屿木材加工区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

  如今一走进该加工区,原木的独特气味扑鼻而来。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秀屿木材加工区入驻企业从2006年的26家增至近100家,投产的62家。他们中以莆商为主,还有省属国企、上市公司的投资企业等。

  原木进口方面,来源地从以美国、加拿大为主,逐步扩大到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缅甸、老挝和非洲加蓬等国;树种从软木为主,扩大至鸡翅木等硬木。

  (三)

  连日来在秀屿木材加工区走访,“一根木头进园区,吃干榨尽皆成品”是留给记者的一大印象。

  “木材外皮可做锅炉燃料,产生蒸汽用于木材烘干;里面一点的皮可用于制作中密度纤维板、人造板;再往里点可用于制作无节板、集成板。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刨花也可用做燃料,木屑可用于生产活性炭。”在清和木业公司,沈清华说,一根木头“全身都是宝”,现在这些环节在园区内都找得到。

  在福人木业公司,有块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堆场,该加工区内企业产生的边角料、木屑就堆在这里。福人木业公司莆田分厂厂长郑庆端带着记者参观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这头吃进去的是边角料,那头吐出来的是中纤维密度板。他介绍说,达产后,年可消耗30吨木材边角料、木屑,实现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也延长木材产业链。

  目前,该加工区既有锯材等粗加工,又有木材改性、家具、木制品等精深加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后发优势凸显,吸引许多企业主动前来考察、洽谈项目。

  “国内日照、太仓等地的木材产业链都没这么长。与木相关的产品,在这都可买到。”纪志伟说,如果说之前的这几年算是“打基础”,那么随着今年莆头木材集散基地和园区一批新项目的建成,那下一步该是“结硕果”的时候,原木进口量和木材产值会有一个大的提升。(湄洲日报)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