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鼎盛时期,东张街的木匠共有80多人。”74岁的“老东张”沈玉棋获悉记者寻访老手艺人,除了热心介绍以往东张镇的木业发展情况外,还为记者引荐了东张街老木匠韩金如。 沈玉棋说,东张镇有个特色民俗:女孩子出嫁时,父母要备足“五桶”陪嫁。这“五桶”分别是:毛桶(洗浴用)、脸桶、脚桶、粪桶和斗仔(盛食品用)。有需求就有市场,木匠也因此深受人们青睐。据介绍,过去,东张街有一家木桶社,职工30余人;另一家木器社,职工40多人。木桶社专门制作木桶、脚盆、脸盆等;木器社则专门制作床、桌椅、柜子和水车等。上世纪80年代,塑料制品风行城乡各地,逐渐取代木制品。家具行业也受到现代化流水线产品影响,东张的木桶社、木器社风光不再,最后仅剩下韩金如“单打独挑”。 韩金如今年60多岁,他的叔公、姨丈、舅舅和表兄弟都是木匠。14岁时,恰逢“文革”,他辍学在家,为了生计,他入行干起了木匠活。由于聪颖好学,当年,参加制作榫卯比赛,还一度成为佼佼者。 东张有句民谚:“七师八师,难做椅脚。”这话说的是,制作长条椅时,关键是看椅脚的榫卯工艺。韩金如说,每张长条椅有12个榫卯,要是技艺不精,制作出来的长条椅容易倾斜。他的产品能久盛不衰,就是因为椅脚接得好。现在,他主要承接学校、工厂、老人会、寺院等单位的课桌椅的单子,一年制作万余张桌椅。由于竞争对手少,他对自己的事业很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