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提醒:小心二维码“有毒” 不要见“码”就扫

市区不少商家都在店内贴出自己官网或微博的二维码,供消费者扫描
市区不少商家都在店内贴出自己官网或微博的二维码,供消费者扫描

  只是扫了一下别人发送过来的二维码,江苏泰兴的王先生银行卡就被盗刷9万多元;武汉的朱女士网购时按照店家提示“扫一扫送红包”,没想到扫完二维码后,支付宝里的4万元钱竟被转走了;晋江市的小丁在微博上扫了个二维码,手机里的100多元话费竟被扣光……

  日常生活中,“马赛克”状的二维码随处可见。只要拿出你的手机“扫一扫”,就能浏览商品网页,或是查看商品的打折促销信息,很多年轻人也因此成了“扫码族”。近期,关于“有毒二维码”的报道屡见不鲜,业内人士提醒扫码族,陌生的二维码可能隐藏病毒网站的链接,扫码前最好做好安全防卫措施。

  现象:二维码线上线下广泛使用

  二维码是一个“马赛克”状的小方块,它虽然小,但可储存的信息量大,一个二维码可压缩至少1108个字节、相当于500多个汉字的信息。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一个重要通道,“扫一扫”也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时尚用语。

  网络上,各种“扫码”随处可见,“扫一扫”下载软件、“扫一扫”添加微信……而线下二维码也并不少见。如在市区某游乐场所入口处张贴着一张海报,海报上印着一个二维码,用手机微信扫一下,便能成为该游乐场所的微信会员,就可获赠该游乐场所数个游戏币。市区蕉城北路一家蛋糕店门口也贴有一个二维码,据店员介绍,用手机一扫,便能关注该店的新浪微博,可第一时间获取该店的活动信息。

  “扫码族”出于好奇爱“扫一扫”

  二维码在线上线下的广泛应用,让不少年轻人都成了“扫码族”。“很多商家都有推出扫二维码关注其微博的活动,只要扫一扫就能享受相应优惠,何乐不为呢 ”今年大三的小静就是个不折不扣地“扫码族”,她说通过扫码,已经享受了不少优惠呢。对于“扫码”的风险性,小静不以为然地说:“没事,我扫的都是正规商家的二维码。”

  在市区某国企工作的黄先生也常常扫描二维码,和小静不同,他更多是出于好奇。“我感觉扫二维码是件新鲜的事,正好手机里安装了二维码扫描工具,经常看到电视上或是杂志上出现二维码都会扫一下,看看这个二维码能扫出什么,不过多是一些商家的宣传内容。”当记者表示“扫码”有风险时,黄先生颇为诧异,“我以为只要不登录一些不正规网站就可以保证手机安全了,难道扫码也会扫出毒来么 ”在记者走访中,多数“扫码族”都和黄先生一样,对二维码扫描抱着好奇的心态,对其暗藏的风险却不知情。

  提醒:养成良好习惯

  不扫来历不明二维码

  中国互联网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近期手机病毒呈爆发式增长,其中二维码及伪装成各种热门手机应用的恶意软件,成为目前手机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北京一科技公司最新发布的《2013年手机安全报告》也显示,2013年查杀到手机恶意软件共134790款,同比增长106.6%,而被病毒感染的手机数量也达到5656万部,同比增长76.8%。其中安卓平台安全情况比较严峻,96%的恶意软件均来自该平台。报告指出,随着二维码的流行,越来越多的黑客利用二维码作为手机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由于二维码具有隐蔽性,让用户在下载时更加难以分辨下载软件来源的安全性。

  为什么小方块似的二维码会传播病毒呢 据手机软件工程师解释,二维码其实就是一串网址,生成发布都很简单,不法分子将病毒程序植入二维码中甚至不用一分钟。而二维码是否藏有病毒,从外观上无法辨别,用户一旦扫了“藏毒”二维码,就会导致隐私泄露、账户被盗刷等。

  因此,手机用户应该为手机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不盲目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在扫描之前,先核实二维码的来源,选择正规企业、商家发布的二维码。(蓝青 文/图)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