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想要认出王吉兰,相当容易,因为她永远都是那副阳光开朗的招牌笑容和平易近人的性子。 谁也想不到,这样开朗的王吉兰,也有过天天以泪洗面的日子。这一切缘自她的思乡病。如今,在福清,工作和人际带给她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不仅让她彻底“病愈”,还让她深深地爱上这片热土,把快乐和奉献留给这座城市。 故事,要从2002年说起。 王吉兰是黑龙江人,个体户,今年60岁。 2000年,王吉兰年仅15岁的女儿仉胜男被市文化馆作为“人才引进”,聘请来融工作。2002年,王吉兰专程来融接17岁的女儿到北京进修舞蹈课程。2003年,市文化馆让仉胜男回融帮忙排练舞蹈节目,仉胜男欣然应允。当仉胜男准备重返北京深造时,北京遭遇“非典”,仉胜男和母亲只能滞留在福清。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王吉兰和女儿一起留在了福清,女儿还办起了舞蹈班。王吉兰帮忙管理的同时,也偷偷跟在女儿后面学起了舞蹈。 女儿决定留在福清发展,王吉兰也跟着留了下来。 2006年,女儿把家安在了玫瑰园小区。女儿在福清过得如鱼得水,但王吉兰却很不适应。她每天除了照顾女儿就是看电视消磨时间,日子久了,越来越胖,也越来越寂寞。 看到母亲的落寞,女儿心急了,特意从网络上下载了很多专业舞曲让王吉兰跟着学学跳跳,希望母亲能减减压。 王吉兰突然来了兴致,还专程跑到音像店去下载各种舞曲,打算自学成才。也许是有点天分,也许是偷师有成效,几个月下来,王吉兰的舞居然也跳得有模有样。 想到小区里可能有很多和她一样寂寞的老人,王吉兰决定在玫瑰园小区成立一个舞蹈队,由她来担任指导老师。从2007年9月份开始,王吉兰每周都会抽出三个晚上的时间教大伙跳舞。舞蹈队的学员从一开始的10来人慢慢发展壮大,为了留住学员,王吉兰还学起了街舞和军舞等多种舞种,并把各种舞种的动作一一分解到位,让学员一个晚上就能学出点门道来。 即使有了舞蹈作为寄托,也不能排遣不时侵蚀的思乡病,2008年,王吉兰想家想得甚至到了天天以泪洗面的地步,于是她回了趟老家。 在老家呆了一段时间后,王吉兰又开始想念女儿,想念自己的学员。而小区的学员也总打来电话催她赶紧回福清,王吉兰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是如此被人需要。 她带着一身的轻松和释然回来了。 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指导老师,2008年,王吉兰到市老年大学上学。市老年大学教会了她舞蹈以外的东西——表演艺术,在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王吉兰把小品、说唱、戏曲等表演艺术玩转得花样百出。 多才多艺的王吉兰自然是各种文艺演出的座上宾。哪个部门有演出都找她。她从来不推,在很多文体活动排练现场,基本上都能看到王吉兰一边带着外孙女一边加紧排练的身影。 如今的王吉兰不仅没有思乡病,还在福清待得相当惬意。要照顾家人,要教人跳舞,要排练节目,王吉兰比女儿还忙碌。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王吉兰偷偷告诉记者,她不是新福清人,她早就是福清人了,因为2006年她就把户口迁到福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