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马铭生的石雕大师梦

  只要功夫深,顽石也能雕成“金”!

  马铭生,一个出生在穷乡僻壤的农家孩子,偶然的机缘,接触到寿山石雕。满怀着赚钱的憧景和对艺术的追求,他一头扎进了石雕艺术的海洋,15年潜心钻研,他的作品先后20多次荣获国家及省、市寿山石雕刻比赛的大奖,被着名女雕刻家刘爱珠誉为最有潜质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家之一。

  30出头的马铭生,出生于南平市政和县。6月14日,记者在洪宽工业村玄采堂工艺品公司见到马铭生,初次见面便给人深刻的印象。敦厚的外表,质朴而刚毅;开朗的性格,热情而真诚;脱俗的谈吐,博学而睿智。知晓记者的来意后,他立马放下手中的刻刀,向记者讲起了他的艺术梦。

DSC_7647.JPG

  梦起偶然

  2000年夏,马铭生美校毕业。这个时候,工作非常难找,但福州一些有门路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而马铭生却一筹莫展,禁不住黯然神伤。此时的马铭生非常迫切地要找到一份工作,让自己能生存下来。不久,一个同学引荐他到寿山石雕刻艺术家邱丹桦的工作室,当了一名学徒。

  马铭生学的是雕刻专业,但寿山石对他来说,似乎很陌生很遥远。在他的印象里,寿山石是有钱人的玩物,不是他这个穷小子的奢侈品。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刚触摸寿山石的时候,他的手还有些颤抖,血管里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欣喜和冲动。

  马铭生说,当学徒工的日子很清苦,因为是学徒工,老师只管吃住,付很少的工钱。为了读书,父母亲已经是“举债经营”了。马铭生不得不更加节俭。对于学徒工来说,最难熬的是,他们每天早上7:00起床,晚上11点后才能休息,中间除了吃饭就都守在工作室,整天14个小时面对着一块又一块的石头,紧张而又枯燥。这使很多从艺者改行,马铭生说,当初和我一起学艺的10多个师兄弟,如今还在从事寿山石雕的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在马铭生看来,除了想尽快学好艺之外,他还觉得这些石头有灵性,会说话,时间久了,马铭生对寿山石的感情,如恋人,如知已,感觉到那一块块静默的石头不仅会说话,还能唱歌,有时连睡觉都把它们抱在怀里,这或许就是艺术家的最高境界--物我同化吧。

  当然,马铭生也有徘徊的时候。毕业一周年,同学们开了个派对,马铭生也去了,当初的那些同学,个个腰里别了个手机,口袋里揣着大把的钞票,马铭生好生羡慕,因为家里很穷,他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刚好一家珠宝公司聘请马铭生,他心动了,于是向邱老师辞行。邱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从事艺术创作要厚积而薄发,切忌浮燥,你今天之所以赚不到钱,是因为你的手艺不精,做出来的作品不到层次,只要你潜下心来钻研,创作出好的作品了,赚钱就不难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艺术家,衡量他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金钱,而是他的艺术修为,而这种修为需要有好的老师指点,需要时间和潜心的研究去积淀的。从事艺术创作,要耐得住寂寞,要淡泊名利,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经典作品。”邱老师的一席话似醍醐灌顶,给马铭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马铭生立志要成为一位石雕大师。

  马铭生说,“在邱老师的工作室学艺的两年多时间里,虽然没有学习到精深的技艺,但是大量的重复性的练习夯实了我的基本功,这对我后来的从艺生涯来讲,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DSC_7645.JPG

  技精于勤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留下来的马铭生更加勤奋了,他也记不起,多少次别人喝茶泡脚的时间,他依然守在工作室里设计图案;多少次别人打牌谈恋爱的时候,他还在工作室里雕刻作品,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精确地定位着每一刀下的深浅。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初,他的作品《花样年华 》荣获了福州市工艺美术珍品展银奖,福州晚报为此还对他进行了采访。没过几天,他的母校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校的张文校长打来了电话,想邀请他回学校做学生技术指导。马铭生想,自己从事雕刻实践已有两年了,总觉得无法突破自己,原因可能是理论积淀的不够,他也正想回母校找老师“回炉”呢。

  当老师后,时间也多了起来,除了上课,他几乎都泡在图书馆,查找各种寿山石的资料,碰到不懂的问题到学校去找老师,找前辈请教。半年时间,马铭生已经非常系统地将寿山石的理论知识参悟了一遍。他想,如果能有很多石头进行独立的创作,那该多好啊!

  机会终于来了,2002年6月,福清玄采堂工艺品公司到学校招聘人才,马铭生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公司的一名雕刻师。马铭生回忆说:“刚到玄采堂的时候,就像刘姥姥见了大观园,看花了眼。展现在眼前的寿山石足足有300多吨,高山系、月洋系、旗山系的;黑色的、白色的、棕色的,几乎寿山石所有的品种所有的颜色在这里都能找到。”

  马铭生似乎又回到了“学徒时代”,他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雕刻艺术的营养,渐渐地在福州业界有了些名声。而他艺术风格的形成,得益于恩师刘爱珠。刘爱珠是当代着名的女雕刻家,擅长圆雕,浮雕与薄意等技法,以多“写意”少“工笔”的现代艺术手法进行创作,保留石料的自然形态美,擅用雕塑语言诠释人物的思想感情。马铭生正是秉承了这种艺术风格,成为了刘爱珠唯一承认的衣钵传人。说以这,马铭生还特别感谢两个人:“一就是公司董事长王春松、一个是总经理张毅民。2003年至2005年三年多时间里,公司花重金聘请刘爱珠为他们上课、手把手教我们技艺,这样我才有机会聆听大师的教诲。”

  刘老师眼界极高,要求也很严格。有一个片段马铭生记忆非常深刻,刘老师给我布置的第一篇作业《钟馗醉酒》,我差不多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定稿时,自己怎么看都觉得完美无暇,交上去一定会受到表扬的。可怎么都没想到,刘老师竟拿起了刻刀将整件作品削的体无完肤。刘老师说,宁可浪费了这石头,也要让你们知道错在哪儿。马铭生将刘老师的指点一一记录了下来,并让她所教的方案进行修改,反复的揣摸比较,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他的技艺也突飞猛进。当时将《钟馗醉酒》修改后抱去参赛,又捧回了2003年上海第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DSC_7645.JPG

  技精于勤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留下来的马铭生更加勤奋了,他也记不起,多少次别人喝茶泡脚的时间,他依然守在工作室里设计图案;多少次别人打牌谈恋爱的时候,他还在工作室里雕刻作品,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精确地定位着每一刀下的深浅。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初,他的作品《花样年华 》荣获了福州市工艺美术珍品展银奖,福州晚报为此还对他进行了采访。没过几天,他的母校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校的张文校长打来了电话,想邀请他回学校做学生技术指导。马铭生想,自己从事雕刻实践已有两年了,总觉得无法突破自己,原因可能是理论积淀的不够,他也正想回母校找老师“回炉”呢。

  当老师后,时间也多了起来,除了上课,他几乎都泡在图书馆,查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