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顽石也能雕成“金”! 马铭生,一个出生在穷乡僻壤的农家孩子,偶然的机缘,接触到寿山石雕。满怀着赚钱的憧景和对艺术的追求,他一头扎进了石雕艺术的海洋,15年潜心钻研,他的作品先后20多次荣获国家及省、市寿山石雕刻比赛的大奖,被着名女雕刻家刘爱珠誉为最有潜质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家之一。 30出头的马铭生,出生于南平市政和县。6月14日,记者在洪宽工业村玄采堂工艺品公司见到马铭生,初次见面便给人深刻的印象。敦厚的外表,质朴而刚毅;开朗的性格,热情而真诚;脱俗的谈吐,博学而睿智。知晓记者的来意后,他立马放下手中的刻刀,向记者讲起了他的艺术梦。 梦起偶然 2000年夏,马铭生美校毕业。这个时候,工作非常难找,但福州一些有门路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而马铭生却一筹莫展,禁不住黯然神伤。此时的马铭生非常迫切地要找到一份工作,让自己能生存下来。不久,一个同学引荐他到寿山石雕刻艺术家邱丹桦的工作室,当了一名学徒。 马铭生学的是雕刻专业,但寿山石对他来说,似乎很陌生很遥远。在他的印象里,寿山石是有钱人的玩物,不是他这个穷小子的奢侈品。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刚触摸寿山石的时候,他的手还有些颤抖,血管里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欣喜和冲动。 马铭生说,当学徒工的日子很清苦,因为是学徒工,老师只管吃住,付很少的工钱。为了读书,父母亲已经是“举债经营”了。马铭生不得不更加节俭。对于学徒工来说,最难熬的是,他们每天早上7:00起床,晚上11点后才能休息,中间除了吃饭就都守在工作室,整天14个小时面对着一块又一块的石头,紧张而又枯燥。这使很多从艺者改行,马铭生说,当初和我一起学艺的10多个师兄弟,如今还在从事寿山石雕的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在马铭生看来,除了想尽快学好艺之外,他还觉得这些石头有灵性,会说话,时间久了,马铭生对寿山石的感情,如恋人,如知已,感觉到那一块块静默的石头不仅会说话,还能唱歌,有时连睡觉都把它们抱在怀里,这或许就是艺术家的最高境界--物我同化吧。 当然,马铭生也有徘徊的时候。毕业一周年,同学们开了个派对,马铭生也去了,当初的那些同学,个个腰里别了个手机,口袋里揣着大把的钞票,马铭生好生羡慕,因为家里很穷,他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刚好一家珠宝公司聘请马铭生,他心动了,于是向邱老师辞行。邱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从事艺术创作要厚积而薄发,切忌浮燥,你今天之所以赚不到钱,是因为你的手艺不精,做出来的作品不到层次,只要你潜下心来钻研,创作出好的作品了,赚钱就不难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艺术家,衡量他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金钱,而是他的艺术修为,而这种修为需要有好的老师指点,需要时间和潜心的研究去积淀的。从事艺术创作,要耐得住寂寞,要淡泊名利,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经典作品。”邱老师的一席话似醍醐灌顶,给马铭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马铭生立志要成为一位石雕大师。 马铭生说,“在邱老师的工作室学艺的两年多时间里,虽然没有学习到精深的技艺,但是大量的重复性的练习夯实了我的基本功,这对我后来的从艺生涯来讲,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发评论
猜你喜欢相关推荐热门阅读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