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播种的时候,可这里已是丰收时节。 16日一早,政和县星溪乡东峰村的马路边,一袋袋黄瓜、辣椒正在装车准备运往福州。马路下一座座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忙着采摘。 从2012年开始建设的东峰大棚蔬菜基地,面积1000亩。基地采取“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公司运作”的方式,各方相继投入2600万元,并引进了和之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还是那片地,一样是种菜,可村民们现在的收获是过去的五六倍。 一 东峰是个蔬菜村,十年前,菜农们就在田间搭起了一个个简易大棚,最盛时有400多亩,村里还成立了蔬菜协会。但和过去对比,菜农们现在的感受却有天壤之别—— 数百座钢架温室大棚连成壮观的一片,大棚间是笔直的机耕道、引排水渠,还有排排灭蚊灯。菜地起垄用上了机械,就连浇水也只要开一下开关,再不用肩挑手提……不仅是设施的现代化,在这里,菜苗由公司育好,化肥等由公司统购统供,病虫害防治有技术人员指导,种出来的菜由公司按订单价收购。如今,种菜不仅省力,还省心。 “过去种菜,苦累不说,遇到不好卖的时候,更是吃尽苦头。”村里蔬菜协会会长宋龙义告诉记者。现在,基地瓜菜上市最高峰时,一天就要运出去五六万斤。去年他承租了几个大棚,一年下来,增收6万多元。 二 本来就是自己的地,种菜还得交田租,不知情的人觉得怪,东峰的菜农们却是欣然接受。 下派村支书邝财华对此作了解释:建钢架大棚,一亩投入就要4万元,村民承受不了,且村里人均只有几分地,一家一户难以规模开发。因此,村里向县上争取到大棚蔬菜示范基地这一项目后,便由村委会向村民流转农田,每亩年租金500斤干谷,租期6年。之后村里将田地“整体打包”租给和之源公司。钢架大棚建成后,公司再以同样一亩500斤干谷的租金将大棚交给农户承包。“村委会跟村民签流转协议,村民放心。公司不用跟村民挨家挨户去流转,也省了许多麻烦。”邝财华介绍。 土地转了一圈之后,菜农们不再有“我的地我做主”的自由,但换来的是翻了几番的产出效益。有村民在天津打工,接到村里要租地的电话,死活不同意。去年春节回家一看就后悔了:“知道是这样的好事,早就该把地租给村里。”春节后,他也承包了6个大棚,重操旧业。 三 如今,东峰村已有47户村民成了和之源公司的承包人。在钢架大棚里,这些种菜的“老把式”们有了新领悟。 对承包大棚的农户,和之源公司在承诺“给农民零风险”的同时,也有明确的约束,如种什么、怎么种由公司说了算;只能使用公司提供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和肥料;种出来的蔬菜必须由公司按订单收购……这些“紧箍咒”,起初也有菜农不当回事:为了省点投入,有人悄悄进城买高毒农药;看到市场价比订单价高些,有人私底下找商贩交易。对这个别现象,村委会把丑话说在了前头:下不为例,否则取消承包权。 种菜也有这么多讲究,曾有菜农受不了,嚷着“打死也不种了”,可效益最有说服力,尽管去年一次雹灾把大棚的塑料薄膜打成了筛子,可公司的大棚除了部分留作育种和试验示范之外,剩下的都被村民包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