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快报:当《舌尖上的中国》挑逗国人味蕾时,三集关于福州传统美食的记录片《福州之味》也在视频网站热播。再不用羡慕泉州的萝卜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锅边、线面、肉燕等福州传统美食,被它们的“古早味”打动。 摄制组主力由3名90后妹子和1名白俄罗斯小伙子组成,总长28分钟的片子里,他们希望通过记录福州传统美食的味道,来展现福州这座城市的性格。如在品尝肉燕时,体会福州人的包容之心;小酌入口绵甜的青红酒,感受藏其锋芒、低调内敛的福州人特性等。 舌尘拍摄 别样盛宴《福州之味》演绎舌尖上的福州 上周五,《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当泉州的萝卜饭在片中出现,有多少福州人会自然想起福州传统美食呢 不必垂涎,近日,三集关于福州传统美食的纪录片《福州之味》正在视频网站优酷网热播。 片中,当锅边师傅老张将细腻的米浆浇在烧热的锅沿,当线面师傅老唐有节奏地拉扯着线面,当鱼丸师傅老黄挤捏鱼丸下锅……一道道福州传统美食给观众呈上一场别样的盛宴。 它不像单纯美食介绍纪录片,画面中还出现名胜古迹三坊七巷等,当传统老手艺人,搭配熟悉的场景,制作着吃着简单但制作过程繁复的美食时,简单的福州传统小吃不再平凡。 正如片中所说,“小吃的身价是不高的,它们得以流传数百年,成为传统和一座城市的味觉符号,凭借的就是独特二字。” 每道传统美食都代表着城市性格 拍摄主力是三名90后妹子和一名白俄罗斯人,新生代的90后与传统美食碰撞,个性便是他们的标签。 视频总导演周梦娜就是位地道的90后福州妹子,她从小就熟悉各种福州传统美食味道。她说,看完《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后,她被“古早味”深深吸引,感觉这个词将传统美食的味道形容得很恰当,为此,他们将城市味道与城市性格挂钩,希望通过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来诠释历史积淀赋予福州人的城市性格。 为更好地在影片中诠释这种理念,他们常常一家一家小店吃过去,到处寻找福州老味道,总共400多g的素材,最后只剪出1g多的片子,拍摄30多种传统美食,也因影片呈现效果,最终只列出7样,浓缩在28分钟的片子里。 而谈起初衷,提出拍摄想法的李先生说,因《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让他觉得福州也应有介绍本地美食的片子,当发现有关福州美食的资料几乎都是图片和文字后,他萌生了拍摄《福州之味》的念头,耗时两个多月,终于拍摄完成。 ![]() 舌尖人物 锅边大叔宁德大叔想打造锅边世家让异乡人在福州落地有声 微视频《福州之味》里第一个露脸的福州老味道,就是锅边,看似清汤寡淡,却最能唤醒福州人的味蕾。镜头里出现的46岁锅边师傅老张,在福州苍霞新城车站附近有一个跟家人共同经营的小店。老张身手利索,煮一碗锅边,一两分钟,一气呵成,过程行云流水,极易让围观的人看得目不转睛。 2006年起,老张在福州开了8年的锅边店,小店搬过一次,但无论在哪,他的锅边总是引来许多回头客。“好吃,还要好看”,是张师傅对亲手煮的锅边最简单也是最严格的要求。 “好吃”即要求食材足够新鲜。新鲜,意味着他要凌晨四点多起床,亲手磨米浆、挑选海鲜配料、洗切芹菜蔬果;新鲜,意味着,当天没用完的食材基本不留。 “好吃”彰显食材重要性、人力劳作的辛劳,锅边的“好看”就是一杆衡量锅边师傅经验与技术好坏的标尺。深谙煮锅边秘方的老张不是福州人,是宁德人,最初开锅边店仅是迫于生计。如今,在老张的心中,卖锅边不是生活所迫;他早已从心底里喜欢了,他要一代代把手艺传下去,打造锅边世家。清汤寡淡的锅边,最终用它的温柔与包容,让一个异乡人在福州落地有声。 ![]() 鱼丸老外 白俄罗斯小伙子最爱鱼丸毕业作品跟闽剧文化有关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