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印度电影《起跑线》的哪些情节引起了你的共鸣?


虽然《起跑线》已经上映了许久,但小编后知后觉才看完后,有一些话真是不吐不快!

它虽然一部印度电影,但《起跑线》所探讨的教育问题,以及从教育投射出的更深远的社会话题,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在看了之后,都会深吸一口气。没错,虽然文化不同,地域各异,但印度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在我们看来竟是那样的似曾相识。也正因此,当我们看到《起跑线》的时候,会和之前我们看到的《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一样,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我看来,《起跑线》这部电影中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情节,来自于影片的主人公拉吉和米塔,为了孩子能够顺利进入名校,而先后伪装成上流社会人士和底层社会平民的段落。

为了让孩子通过入校审核,拉吉和米塔装扮成上流社会的人士,希望让调查人员相信他们出身上层,有资格送孩子进学校。然而巨大的生活条件差距让拉吉夫妇的乔装打扮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东施效颦,搞得丑态百出。最终审核没能通过,拉吉夫妇的伪装没能奏效,名额还是属于那些真正的贵族。

本片的妙处就在于,让拉吉夫妇装扮完上层社会后,又设计他们去底层社会装扮生活。为了争取到贫困生的名额,拉吉夫妇来到贫民窟居住。但让身为中产阶级家庭的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做富人难,做穷人更难。来到贫民窟的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进行不下去。

当一位老人帮助了拉吉,拉吉向他询问姓名时,老人平淡的说,有身份的人才配拥有名字。也就是说,穷人连名字都不配拥有。你可能觉得这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印度真实的写照。而透过这个具象的戏剧化设计,我看到的是行之世界皆准的一套规则,在任何地方,穷人都没有权利争取到公平的待遇。多么令人悲哀,却又真实的不可辩驳的真理呐。

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直击我的心灵。米塔从最初的对贫民窟生活的极度不适应,到最终也适应了像其他人那样的生活,这一转变有些讽刺,又有一些悲凉。

习惯了底层生活的米塔,当再次看到老鼠以后,说了一句,老鼠又来了,就让它住下吧。看似主动对世界接受的背后,是悲凉底色的妥协,更是为孩子不顾一切的勇气和信念。

影片看似夸张,却用荒诞反映出最真实的社会现状。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每个家庭都要竭尽全力的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更多的时候,这条起跑线是绝大多数家庭永远无法企及的天幕。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此真实残酷的社会问题,《起跑线》用喜剧的外壳表达出悲剧的真是含义,不得不令人深思。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