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葬墓内开有一扇罕见的小门,考古工作者称之为“幸福门”。
出土墓志铭 香炉与油灯 泉州网-东南早报讯 (记者 蔡紫旻 文/图)南安丰州镇后田村的金星山上,有一座气势恢弘的明代古墓,墓碑长2.26米、宽2.34米、厚0.4米,为无字墓碑。墓分内外庭,全由重达五六吨的巨石建成。墓主的后人从族谱中知道,这是黄氏八世祖黄思近与其正室洪氏的合葬墓。黄思近官至云南布政司左参政,授大中大夫(从三品),就在距离合葬墓150米处,还应合葬黄思近的侧室吴氏与杨氏。 最近黄思近的后代要迁墓,闻讯赶来的泉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经过开挖,在黄思近及三个妻室的墓室内,发现三块墓志铭及铜镜、陶器等随葬品。“黄思近与洪氏合葬墓中,还罕见地同时出现‘恩爱窗’和‘幸福门’,他们在世时,感情应该很好。”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范佳平告诉记者。 墓主人有清官美名 史料记载,黄思近少年得志,最早被任命为江西省分宜县县令,官至云南布政司左参政,授大中大夫(从三品)。由于为官为人刚正,史称“遵职循法,坦衷真意”,在江西、浙江、湖北、云南等地都留下清官的美名,更曾因为官清如水,被当时的浙江人称为“水部”。 文史工作者介绍,墓碑无字是明朝时特有的习惯。而对黄氏后人而言,这更能印证黄思近为官为人低调。 据黄思近后人提供的《黄氏族谱》记载,黄思近“葬南安二十一都后田金星山”,并有正室洪氏与两位侧室吴氏、杨氏。据黄思近后人及当地老人回忆,此处墓地原本占地2000多平方米,最初有墓庵、墓坊等,墓坊上还有皇帝御赐的圣旨牌“恩荣”。 “恩爱窗”“幸福门”同现 黄思近夫妻合葬墓开启后,出土一块石制墓志铭。由于墓室曾遭盗挖,该墓志铭缺了三分之一,但残存的墓志铭内容,与《黄氏族谱》的记录互相印证黄思近的生前身后事。 南安市丰州村民王赞成用手拨开墓志铭上的泥土,辨认出“何乔远撰文”、“庄懋华书丹”几个字。他说,这也旁证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 遭遇盗挖的合葬墓没有出土其他随葬品,倒是墓室的两个独特设计吸引了考古工作者的眼光。“黄思近与洪氏相连的墓室之间,开有一个小洞和一扇小门,这个位置靠上的小洞我们以前考古时也有发现,叫做‘恩爱窗’,一个小窗,让他们死后还能交流沟通。”范佳平说,那扇小门比较罕见,其作用与“恩爱窗”类似,可以称作“幸福门”。 先后出土三方墓志铭 在黄氏夫妇合葬墓不远处,是黄思近的两位侧室之墓。左侧墓室发现宝贝——里面有一块完好无缺的墓志铭,记载此墓室葬着黄思近的侧室吴氏。吴氏17岁嫁入黄家,后与官至河南汝宁知府的泉州名人林云程结为姻亲,其子拱陛娶林云程之女为妻,她的三个孙子也都十分显赫。 吴氏的头上有铜制装饰物残片,有一个铜镜陪葬。墓里还出土陶制香炉一个、油灯两盏。 右面的墓室因遭遇盗挖,墓室破坏严重,墓志铭支离破碎,经过考古工作者现场初步拼接,仍有缺失。拼接后的墓志铭显示,安葬于此处的是黄思近侧室杨氏。 两块墓志铭的出土,印证《黄氏族谱》中关于吴氏与杨氏的记载。 油灰松香水银 防腐技术很到位 除了吴氏的墓室外,其他三个墓室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盗挖损坏。 然而,对考古工作者而言,此次挖掘的收获颇丰。“这两处合葬墓的密封、防腐处理非常到位,墓室外被厚达1米的糖水灰包裹,糖水灰往内,是一层红砖,经过两层防护后,才是墓室。墓室内有宽5厘米的排水沟,所以历经400年,黄思近的棺木仍保存较为完整。”范佳平说。 “以保存最完好的吴氏墓室为例,在挖掘过程中我们发现,棺和椁之间被注入用于密封的足量油灰,油灰凝固后形成密封的‘棺材壳’,在棺底则放置大量木炭、松香,尸身注入水银。刚开馆时,挖掘人员为了避开剧毒的水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清理。”有关人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