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闽南七夕传统民俗有趣:采摘胭脂花 供奉七娘妈

  闽南七夕传统民俗丰富有趣,遗憾的是如今已基本失传

news.52fuqing.com_用来供奉七娘MD胭脂花。用来供奉七娘MD胭脂花。news.52fuqing.com_闽南过七夕,要吃独特的小吃“糖果粿”。(均为资料图)闽南过七夕,要吃独特的小吃“糖果粿”。(均为资料图)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曾嫣艳 实习生 陈婕)

  在本报资深人文地理编辑卢志明的印象中,“乞巧”是早年闽南地区过七夕最普遍的节俗活动,“但现在几乎没有人传承了”。

  卢志明说,现在的七夕,人们早已忘记了这些传统习俗,几乎都没有人传承。原先随处可见的胭脂花、漳州粉只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了。前些日子,他听说文化宫后面还种有一些胭脂花,迫不及待地赶去拍照,希望留住童年的回忆。

  谁是“七娘妈”

  卢志明说,传说中王母娘娘的第七女手艺无双,每年到七月初七这一天,织女和牛郎重逢,心情格外舒畅,如果此时向织女祈求“智巧”,织女一定会毫无保留地将手艺传授。于是,古代少女发展出“乞巧“习俗,七夕又称为“乞巧节”。近代,民间女子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制作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古城西路一带残留一小段厦门古城墙,打小就在墙顶巷生活的卢志明,记忆中童年的七夕很热闹。墙顶巷的地势较高,放眼望去有许多大厝屋顶,每年七月初七,闽南人都会供奉“七娘妈”。“七娘妈”有的指王母娘娘的第七女—织女,也有的指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们,为了不使织女受到其他仙女冷落,闽南人在这一天准备的供品都取“七”数,七个仙女人人有份。

  何为胭脂花

  “胭脂花几乎都在七月初七开,花期只有半个月,是一种紫色小花,门前屋后随处可见。老人们都采摘胭脂花供奉七娘妈,供上闽南特有的‘漳州粉’,目的是为了让七娘妈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见牛郎。”卢志明说,这一天其实最高兴的是孩子,清早跟着大人摘胭脂花,花芯抽出来往小嘴里一塞,就能尝到花蜜,祭拜完还能抢供品“糖果粿”—一种糯米做的软粿,一元硬币大小,外形像压扁了的汤圆,放在竹叶上蒸熟,冷却后中间会凹陷,像笑起来的酒窝,寓意牛郎和织女会面时笑容满面,甜甜蜜蜜,但也有人说是给织女装离别眼泪的。

  “天不亮就可以看到大厝人家祭拜七娘妈,然后看着她们将供品中的漳州粉(谐音‘碰粉’)、胭脂花一半扔到屋顶上,一半留下自用,据称这样可使容貌与织女一样美丽,”他说,老一辈还会哄骗孩子,傍晚站在葡萄架下可以看见织女,于是真有天真的孩童在葡萄架下等着。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