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组织发展历程介绍 成立“伊拉克伊斯兰国” 2006年10月,“基地”宣布建立“伊拉克伊斯兰国”,由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带领。但他和马斯里2010年4月死于美军和伊拉克联合军事行动。 伊拉克安全机构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高级负责人表示,“伊拉克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和他的副手被击毙后,该组织受到极大打击,这一恐怖组织正在筹划推举新的领导人。这位负责人指出,从获得的巴格达迪个人电脑里存储的信息显示,有11人是巴格达迪的可能接班人,他们在内部都被称为巴格达迪的副手,轮流主持该组织的日常工作,还有6人是候选副手。2007年正式推举新领导人,新领导人仍使用“巴格达迪”这一名字。 马斯里全名阿布·艾尤卜·马斯里,据传他出生于埃及,1999年首次前往阿富汗受训,成为炸弹专家。进入伊拉克后,马斯里成为当时伊拉克基地组织领导人扎卡维的得力助手,负责为外国武装人员进入伊拉克提供便利。2006年6月,扎卡维在美军袭击行动中丧生,马斯里随后宣布他作为扎卡维的继任者,成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的领导人。 2007年9月,本·拉登在一段录音中号召伊拉克武装分子效忠“伊拉克伊斯兰国”的领袖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巴格达迪这个名字从此进入人们的视线。“伊拉克伊斯兰国”和“基地”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是伊拉克多起暴力袭击事件的元凶。巴格达迪本人也一度被视为扎卡维的接班人。多年来,马斯里和巴格达迪一直是伊拉克安全部队和驻伊美军通缉的恐怖分子,伊拉克官员此前也曾多次宣布过马斯里和巴格达迪被捕或被杀的消息,但之后都被确认消息不实。这一次,马斯里和巴格达迪被击毙的消息应该属实了。 2010年5月16日,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宣称,该组织已推举胡塞尼·库赖什为“伊拉克伊斯兰国”的新领导人。由伊拉克基地组织领导的逊尼派武装“圣战者协商委员会”当天在网站上发表声明称,该组织同时提名阿卜杜拉·哈撒尼·库赖什作为新领导人的“首席部长”兼副手。此前14日,“伊拉克伊斯兰国”已宣布任命纳瑟尔·阿布·苏莱曼为新“战争部长”,取代被杀死的前头目马斯里。 宣布效忠 2011年5月9日,“基地”头目乌萨马·本·拉丹在巴基斯坦被击毙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伊拉克伊斯兰国”在一家宗教论坛网站上发表声明,悼念本·拉丹之死,声明署名为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系“伊拉克伊斯兰国”所谓的头目。声明称,“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将效忠“最高领导人艾曼·扎瓦希里”。 美国军方对“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判断性表述是,这一成立于2006年10月的组织名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实际只是一种表象,其运作松散,缺乏系统,远非“分支”规模。 事实上,扎瓦希里先前曾对“伊拉克伊斯兰国”颇有不满。2008年,在一封据信是扎瓦希里撰写的书信中,他批评“基地”伊拉克分支行动不力,历数分支组织领导、策划、宣传、沟通等方面缺陷,并转达本·拉丹就“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2013年4月9日宣布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胜利阵线”联合,今后将以共同名称运作。 “救国阵线”是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与政府军作战最为强悍的一支力量,在叙北部、南部和东部夺取领地方面起主导作用。自2011年11月以来,“救国阵线”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和北部城市阿勒颇制造多起爆炸袭击,凭借恐怖袭击手段,这个组织声名鹊起,随后将活动扩展至叙利亚全国,从叙利亚反对派成员中招募新丁。 “基地”伊拉克分支“伊拉克伊斯兰国”头目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9日在一家“基地”常用网站发布一段音频声明,宣布他领导的组织与“胜利阵线”合并。 这份声明中,巴格达迪说:“现在是时候在世界人民面前宣布,‘胜利阵线’只不过是‘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延伸和部分。”“我们宣布,取消‘伊拉克伊斯兰国’和‘胜利阵线’的称谓,组合在一个名字之下,即‘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巴格达迪补充说。 巴格达迪说,叙利亚2011年3月国内爆发冲突初期,“基地”伊拉克分支向叙部署“老练战士”并向当地建立的“胜利阵线”基层组织提供资金,但当时出于安全原因没有公布两者的关联。 参与叙利亚内战 叙利亚内战对大多数叙利亚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但是对“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来说,这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该组织看到了扩张自身规模的最佳时机。在叙利亚,该组织掌握着多个城镇,这距离其目标——建立一个无边界的伊斯兰王权——又进了一步。 叙利亚的权力真空为该组织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机遇。自从2013年4月份扩张至叙利亚以来,isis的势力已经扩散到了北部和东部的一些省份。这些省份与伊拉克和土耳其临近,该组织的目的是把边境附近的数千名战士纳入到自己的旗下。该组织在国外分支机构的领导人非常有经验;它旗下的步兵训练有素,而且遵守纪律。该组织还控制了叙利亚的某些油田,从而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此外,它还可以从海湾国家那里获得资金援助。该组织通过为民众提供某些服务来增加自己的受欢迎度,比如为难民提供面包,为孩子提供《可兰经》课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