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后走进店里头,只见一名弹棉花的老汉腰间绑着一个棉花弓,左手控制着弓的高低,右手拿着木棰弹击弓弦,双手灵活地配合,忽高忽低,时左时右,在弓弦的激烈震荡下,棉絮轻飞,原本厚实的棉花团,转眼间变得轻柔无比。眼前这名汉子名叫邹来木,今年56岁,从1984年起就在这个屋子里从事弹棉花,整整弹了近29年。 邹来木告诉记者,以前弹棉花可是一门很吃香的手艺,从业人员也不少,大多来自温州、泉州、龙岩及漳州本地。尤其在1954年一年之间,漳州城区弹棉业店从原有的9家增至20多家。为此,1955年11月漳州还成立了弹棉被生产合作社。到1958年,各弹棉企业有的并入国营被服厂,有的并入国营纺织厂,未并入国营企业的则由人民公社管理。但之后的1961年弹棉花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随着国家管理体制下放,弹棉行业被拆并,从业人员转入其它单位。再后来,漳州棉制厂随之也倒闭,于是由他接手该店,继续弹着棉花。 邹来木制作的棉被,均选用来自新疆的棉花,纤维长,弹性高,且他坚持按传统手工弹轧制作,棉花纤维相互间钩住且均匀,棉胎纱网与棉花完全连为一体,无须穿线固定,使用一段时间后,太阳一晒就膨胀松软,做出来的棉被松软耐用。“打一床的棉被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不仅费力,而且也讲究手上的精细。按照程序有弹、压、磨等多道工序,首先要先用机器将几百斤的原棉打散,使之蓬松;接着将棉花按需要的长宽铺在工作台上,用弹棉弓将棉花弹均匀;再用竹箕轻压平,使其均匀;均匀后就该盖上棉胎纱网,期间还得多次用硬木板做的木质圆盘不断用力揉轧;最后才可以用电棉斗轧实,令棉花和棉纱粘合起来,以有利针线缝合。”因为弹棉花不能开风扇,盛夏时节几道工序下来的邹来木汗流浃背,他说完完整整弹出一床新棉被,至少要花3个小时以上。 不过也正是因为用料好、做工细,所以邹来木的棉被价格一般比市场卖的高出5到10元,一些老顾客们都愿意来他店里买。但凡来店里买棉被的顾客,邹来木都会做出承诺,如果质量不好,可以免费返工;几十年来也从没有顾客把棉被拿回来返工。“我制作的棉被寿命可长了,用个30年没有问题,而且还可以重新翻弹个三四次。”邹来木介绍,新制棉被现在已经很少了,现在主要做的是棉被翻新。 “尽管弹出来的棉被质量好、盖着也舒服暖和,相比其他机器制作的棉被好处明显,但弹棉花市场还是萎缩得厉害。”邹来木无奈地说,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每逢天气冷的话,就会开电暖器来应付;同时家里盖的棉被也不再仅停留在棉被,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保暖产品。现在,只有冬天生意能稍好点。如今的客户主要是一些准备去上大学的新生。 “弹棉被是一件很辛苦的活,尽管现在部分工序改用机械,但仍是很耗体力,因而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没有继承这项手艺,而是选择了其他行当。”邹来木说,木棉斗重20斤,电棉斗80斤,不停地揉轧不停地拖,体力消耗很大,扣除成本,每个小时也只能挣得10块钱左右;而且制作过程中,粉尘多,原先不少从事这行的人也纷纷改行。 邹来木无奈地说:“年轻人还有谁想着去拿起这张‘弓了’,也不知道这门手艺还能坚持走多久 ” ⊙记者 罗培新 通讯员 郑德鸿 实习生 郑又元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