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主动乞讨、拒收儿童施舍、不弄脏现场环境、不随地大小便。在市区津淮街人行天桥下,“住”着另类乞丐庄连仲,他的乞讨生活定有“规矩”,他不主动乞讨,拒绝接受儿童施舍。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天天看报纸学习,颇受路人尊重。 □早报记者 陈祥木 文/图 怪乞丐 天天读报学习 昨日上午10时多,庄连仲像往常一样,坐在人行天桥下的阴凉处,阅读前一天的《东南早报》。他身旁整齐地叠放着《东南早报》、《环球日报》和几件旧衣服。 庄连仲的面前放着一张自己花了大力气写成的“乞丐说明书”,说明自己不是好吃偷懒做之人,确因病残才上街乞讨。旁边的旧铁碗里,放着几张一元的纸币和几枚硬币。 “你是早报的记者呀!你们的报纸办得不错,我天天看。”听到记者的来意,庄连仲指着7月17日a32版的《廖丹:没钱治病也千万别学我》一文评论起来:“廖丹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希望他能得到从轻处罚。其实我也一样,也是迫不得已才沦落到上街乞讨的地步。” 庄连仲称,他从不主动乞讨,仅靠路人主动施舍,每日的“收入”仅二三十元。他一天的开销是这样安排的:一日三餐约12元,一包五六元的烟,两份报纸加起来两元。如果还有节余,庄连仲便将其藏起来,以备救急之用。 庄连仲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6点左右睡醒后,要先把报纸、衣服整理好,然后到附近的早餐点买早餐、报纸,《东南早报》、《环球日报》是他每天必买、必看的报纸。 患怪病 一觉醒来落瘫 在对话中,庄连仲讲述了自己上街乞讨的前后经过: 庄连仲称今年54岁,是漳州南靖人,至今未婚。以前,他长时间在家务农,偶尔到县城或漳州市区打短工。 2010年1月,有一天他从睡梦中醒来,觉得有些头痛、口渴,想下床喝水,却发现大半个身子动不了,全身有些麻痹,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是因高血压导致突发性脑血栓,左半身几近瘫痪。 在医院住了10多天,庄连仲带病出院,生活上靠亲戚和兄妹接济。 可是从去年开始,病情越来越严重,庄连仲没法再做家务,他认为自己再也不能这样连累亲人,决定离家出走。 有规矩 宁艰苦要气节 庄连仲称,他不敢让家人知道他在外流浪,因此就半夜离家出走。他“步行”大半夜到了南靖县城,又辗转来到泉州,先后在浮桥、温陵路等地一些僻静处“安家”。庄连仲给自己定了“乞讨规则”:不主动乞讨、拒收儿童施舍、不弄脏现场环境、不随地大小便。 “就算艰苦,就算另类,做乞丐也要做个有‘气节’的乞丐’。”庄连仲说,他是迫不得已才乞讨,但是想活得“有尊严”,也不希望给孩子的成长过程“带来精神障碍”。之所以坚持天天看报,也是不想因身体残疾而“与世隔绝”。 被感动 收包糖掉眼泪 庄连仲说,今年春节过后不久,他搬到了津淮街人行天桥下,病情愈发严重,二三十米的路要走几十分钟。 这半年来,天气晴好的时候,庄连仲的吃住都在天桥下;若遇上雨天,就会搬到刺桐公园正大门的走廊“小住”。 庄连仲说他坚持“拒收儿童施舍”,每当有小孩子要主动施舍,即使是有大人陪在身旁的时候给钱,他都会拒收。后来倒是有好几个小孩子路过时,把零钱放进他的铁碗便快速离开了。 前几天,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跟家长从庄连仲身旁走过时,拿出身上的一元钱要给庄连仲,见他不收,便跑到附近的小卖铺买了一包糖送给庄连仲。看到小女孩如此懂事、热情,“已经很多年没有流泪”的庄连仲禁不住感动、激动得泪流满脸。 在“乞讨”的时候,庄连仲也受过气,好几次铁碗里的钱被全部抢走。 庄连仲说,虽然病情越来越严重,但只要还能动,就不会改变“乞讨原则”,也不会去救助站、院利院等救助机构,“不想给政府和好心人带来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