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一条马路边,几乎每个摊点都用液化气罐,有人甚至横置气罐用气
海都网—海都报讯(海都网记者 涂传之/文 吕波/图) 燃气安全再引关注,相关职能部门对餐饮场所展开排查、整治行动,但使用液化气罐的流动摊贩,却往往被忽视。记者走访泉州街头流动摊贩,发现许多摊点都使用“黑气点”提供的“私气”,在燃气、钢瓶和气阀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这些“一摊一瓶”几乎成了流动的定时炸弹。 多年用“私气”摊贩自称“很安全” 前晚10时,泉秀街沿街多条支路,路边餐饮流动摊贩多达几十家,大多数都使用了4.8kg装的小瓶液化气。不少气瓶罐体上印刷的字五花八门,有的已模糊不清。根据这些字判断,有些罐体是从外地流入泉州的,而有些罐体虽印有“泉州招商局石油气”字样,但却另有油性笔写下的送气人手机号码。 这些摊主皆承认,所使用的液化气是“私气”,是“黑气点”所供。“生意好的话,小瓶气一周就要换一瓶,有些‘私气’能便宜10元,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在东美社区,做铁板豆腐、土豆条生意的摊主赵大姐说,叫“私气”也方便,一个电话,十几分钟就送来了。 记者对“私气”安全表示担忧,但众多摊主不以为意。做福鼎肉片生意的林先生说:“厦门的燃气爆炸事故我听说了,不过我们这在室外,安全多了。这些气都用很多年了,一直没出事,所以我们都很放心。” 横放、泡水 小贩用气多“昏招” 在数个摊点,摊主用气时将气罐横放。一摊主称,余气不多时,他还会摇一摇、用热水泡一泡气罐,能多烧一阵。 泉州市消防支队有关人士介绍,液化气瓶应避免倒置、横置使用,“气瓶如果起火燃烧,站立时一般不会发生爆炸,容易扑救。一旦倒置或横置,液体流出迅速膨胀,再被明火点燃,很容易引发爆炸”。 该人士还介绍,使用热水浸泡液化气瓶,也是错误行为。“不能用暴晒、用火烤、浇热水等方法加热气瓶。有的使用者喜欢用明火引燃,也是极为危险的。” 流动摊用气 无整治先例 流动摊贩的用气安全,是否纳入部门监管 来自泉州各职能部门的回应都表示,流动摊贩所使用的液化气瓶,此前并无监管整治的先例。 泉州市燃气管理站副站长汪俊宁说,他们对于燃气安全主要在源头上进行监管,虽然对“黑气点”的整治常年进行,但如今“黑气点”愈发隐蔽,难以断绝。流动摊贩使用“黑气点”所供液化气,虽成为安全隐患,但若要整治,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 对于液化气瓶罐体本身的监管,主要由质监部门特安科室负责,如今未编号气瓶无法至正规气点补气。泉州市质监局和安监局相关科室人员称,此前对于燃气安全的多次行动,局限于各餐饮场所。 流动摊贩的占道经营,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执法。鲤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陈辛生表示,执法中虽有将液化气瓶作为经营工具没收的案例,但在现行法律法规并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他们无权对摊贩所使用的非正规液化气瓶进行单独没收。 □记者手记 安全用气与每个人有关 前日发生的川菜馆燃气爆炸事故,是厦门今年5月以来发生的第10次燃气爆炸,距9月19日炸死5人的那一起,仅隔67天。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都很重视,次次拉网排查,但悲剧依然降临。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要接受质疑的绝不仅仅是政府。每个人都得扪心自问:安全用气,商户和家庭都做到了吗 看到危险用气,你是否上前制止或举报 现实是:商户明知没有条件不能使用50公斤装液化气,却以身犯险;市民并非不知道违规用气的风险,却无人上前制止,因为谁都认为,自己不会是倒霉的那个;部门严肃查处,但多半是事故发生后的运动式执法,平时的监管,有的是文件落实文件。 本来严肃的安全管理,转眼变成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是,鼓声终有停下的那一刻,只是或早或晚。 提醒 燃气使用注意事项 昨日,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份《燃气安全使用手册》,海都记者整理了5大注意事项。 1.使用液化气的厨房要保持良好通风,严禁在卧室内使用燃气。 2.燃气胶管应使用燃气专用耐油胶管,长度应控制在1.2米到2.0米之间,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3.外出和晚间入睡前,请检查灶具开关和钢瓶角阀(管道燃气表后旋塞阀门)是否关闭。减压阀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到期或损坏请及时更换。 4.使用中若闻到液化气味道,应第一时间关闭钢瓶角阀,控制源头,并对灶具、胶管及钢瓶等进行检查。发生钢瓶漏气时,一定要到户外安全地点拨打供气单位抢修电话或119、110求助,并开窗通风,严禁使用一切可能引起火花的设备,如开关电器、灯开关等,以免发生闪爆事故。 5.发现液化气泄漏失火,应立即手垫湿布或湿毛巾将角阀关闭,或用灭火器灭火后,迅速关闭角阀,灭火中千万别将钢瓶碰倒,使小火酿成大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