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旗滨玻璃7号线故障多项指标超标排放 1号线仍冒黑烟
漳州旗滨玻璃公司厂门外,标语很醒目,但烟囱却冒着黑烟,超标排污
闽南网讯 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漳州旗滨玻璃”)超标排放污染物事件继续发酵。
昨天,海都记者回访发现,该公司7号生产线又出故障,两小时内,导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多项指标超标排放。
东山县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结生,向海都记者证实,跟前天相比,漳州旗滨玻璃超标排污确实有所加重。
此前,该公司1号生产线设备故障,污染物超标排放,大量粉尘飘落村民家中。东山县环保局局长朱叶顺称,企业设备故障当日已排除,但目前仍存氮氧化物排放超标问题,由于设备改造,无法消除,因已向环保部门报备,无需处罚。
记者发现
烟囱不断冒黑烟
污染事件在当地和网络上不断发酵,而作为事发的漳州旗滨玻璃如何应对
昨天下午4点多,海都记者再次来到康美镇城垵路,该公司两个大门外,围堵村民已经散去。
对于海都记者采访企业负责人的要求,一名自称保安队长的男子电话请示后反馈,企业领导正在开会,无法接受采访。
经厂门值班室保安指认,海都记者目测,跟前天相比,烟囱排烟状况明显加重。靠近城垵路的1号生产线,大烟囱顶端不断冒出黑烟,气体顺着风飘向城垵村,并向更远的村落扩散,长达数公里。而距城垵路几百米外,7号生产线的烟囱排黑烟、8号生产线的烟囱排白烟。
而前天下午同一时段,海都记者观察,只有两根烟囱在冒烟。
东山县环保局证实
超标排污确有加重
对于记者的发现,东山县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结生,向海都记者证实,跟前天相比,漳州旗滨玻璃超标排污确实有所加重。
李结生称,目前该公司厂区内有8条生产线。由于5号线、6号线处在试投产阶段,因此这两条生产线的排污监测情况,尚未纳入“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平台”。昨天下午,海都记者查看了6条生产线排污实时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显示,1号线上,氮氧化物实时排放量,都在1000mg/m3至1250mg/m3之间,超过400mg/m3这一标准红线。而烟尘的实时排放量在35至38之间,跟标准值50已很接近。
而李结生称,1号线排污超标问题,仍是环保脱硫设施改造引起的,没有其他特殊原因。
【新添故障的7号线】
2小时内,3项指标超标
数据显示,从昨天上午11点16分至下午1点多,两小时内,7号生产线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3项实时排放数据,全部“飘红”超标。
海都记者注意到,二氧化硫多个实时数据竟超过1200mg/m3,超标2倍;烟尘实时数据都在100mg/m3左右,超标1倍。而氮氧化物实时数据,从11点16分起至今,一直保持在800mg/m3至1350mg/m3之间,没有回落过。
对此,李结生称,7号生产线之所以多项超标,是因为昨天中午,该生产线进行废气回收余热发电时,余热发电装备当中,一处管道出现爆裂,造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无法及时处理。目前,相关抢修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最快在今晚最迟到明天上午,管道可修好,各项排污指标就能恢复正常。
抢修有何应急措施 李结生称,跟1号线一样,生产线未停产,但企业已紧急处置,将燃料改为天然气。这么一改,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两个小时内已恢复正常。但氮氧化物超标,无法消除,只能等到设备修复好才行。
【此前谈不拢的谈判】
村支书佘吉文称,2周前各方确有协商
12月2日下午,漳州旗滨玻璃1号生产线煤粉研磨机出了故障。企业在抢修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关防护措施,造成煤粉外扬,飘入空中,落入城垵村部分村民家中。
“接到村民反映后,我叫村民先不要清扫,留下来。”昨天,城垵村村支书佘吉文称,第二天他就向康美镇政府、县环保局反映了此事。经相关部门调查,证实是设备故障所致,“企业领导也有向我们村民道歉”。事后,镇村工作组入户逐个解释污染问题,并征求村民意见。
“之前粉尘就有,但是没有那么大,这次的事情,让村民积压的情绪一下爆发了。”佘吉文称,两周前,在城垵村村委会,村委、镇政府、县环保局领导与12名村民推选出来的代表、企业代表进行了协商。
村民代表曾提9要求,企业只承诺整改其中之一
一位村民代表称,他们一次性提了9个要求,当时企业只承诺整改第一个要求,其余的均不答应。故而,村民们到企业拦路堵门。而前天堵完路后,当晚,镇村干部入户做工作,给每户200元,“说是给每家拖地清扫的费用”。
至于这200元清扫费的出处,康美镇城垵村村支书佘吉文表示,有事要忙,没空介绍。
村民昨反映,4名村民代表在堵路现场被当地派出所民警带走。对于此事,东山警方透露,派出所确实抓了围堵旗滨玻璃的村民,但是抓了多少人,因何故被抓,需要东山宣传部门统一发布。
村民代表此前提出的部分要求如下:
1.消除企业生产噪音、异味、粉尘;
2.设一个环保监测站到村里;
3.村里每年要轮流派驻4个环保监督员进企业;
4.企业一年要给村民体检一次。
【7年里变化的小渔村】
“2007前,村里环境可以说是东山最好的”
“2007年以前,我们村天蓝海绿,可以说是东山环境最好的。”回想起从前的城垵村,村民佘女士感慨不已。
佘女士说,以前这里是一个安静的滨海小渔村,村里人忙时,有的在家种地,种些芦笋、地瓜、花生,有的则从事海上养殖,有的去近海捕捞,怡然自得。
2007年,漳州旗滨玻璃落户东山城垵村,村民们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征用,“当时的价格是1亩1万元,太低了,村民们虽然不愿意,但是政府要发展经济,我们也只能配合”。
“2008年后,生产线增多,环境越来越差”
随着漳州旗滨玻璃项目的推进,工地建设时的噪音、灰尘、震动,让比邻而居的村民们难以忍受。佘女士说,当时村民们就投诉过。2008年年底,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第一条生产线投产,伴随而来的,则是村民对当地环境恶化的不满。
“开始时噪音大,气味难闻,然后发现家里粉尘也多了。”佘女士说,生产线是越来越多,可是当地的环境也越来越差。如今,城垵村村民的主要家庭收入就是靠外出打短工,“没有土地,连工作都没有,漳州旗滨玻璃当初都不面向我们村招工,即使是现在,本村在厂里工作的也不超过50人”。村民们说,对于这个小村庄,漳州旗滨玻璃这个县里的明星企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明显利好。(海都记者 肖和勇 陈青松 苏禹成 杨清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