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厝“停泊”在小溪边 福州新闻网2月28日讯 闽侯县竹岐乡上塅自然村曾是民国时期闽侯地区著名的水上集市,最繁华的时候每天有五六百人在此进行商品贸易。 村庄的小溪边有一座老厝,因外形像一艘轮船而被当地人称为“轮船厝”,由乡绅岳世钦在1937年出资建造,曾是民国时期的“高档会所”。老厝旁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村里数一数二的砖混房,紧挨着砖混房是一座占地600平方米的徽式复古建筑,它们的主人分别是岳世钦的儿子岳其寿和孙子岳孝伟。 这三座建筑不仅见证着农村80年的发展变化,还诉说着岳家祖孙三代不变的故乡情怀:民国时期,岳世钦打造闽侯地区第一家水力发电厂,免费为乡亲供电;改革开放初期,岳其寿勤劳致富,不忘为家乡建寺庙捐款;美丽乡村建设时期,岳孝伟经商成功回归故乡,开发乡村游,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祖孙三代盖的房 都是“标志性建筑” 昨日,记者驱车前往上塅自然村。得知记者来采访轮船厝,村民自豪地说,春节期间不少游客已经慕名前来参观。 村民带着记者绕过一座民国时期的老宅,来到位于小溪边的轮船厝。 轮船厝是砖木石混合结构的双层房屋,只有位于尾部的木门这一个入口。记者从木门进入,发现厝内设计非常精巧,整个空间按照轮船造型规划,分为船尾、船身、船头三个部分。 船身是轮船厝的主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临近船头的地方有一个深逾一米的池子,足够容纳一名成年人,以前轮船厝的主人常在这里泡澡解乏。池子外侧设有两个出水口,设计成鲤鱼的形状,放水时犹如“鲤鱼吐水”,池旁还有设计精美的洗手槽。上层是喝茶休憩的大厅,非常宽敞,左右墙壁上的八扇木制窗户可以随意上下移动,保证充足的阳光照进来。 村民告诉记者,轮船厝的主人岳世钦是民国时期上塅地区有名的乡绅,毕业于黄埔军校,曾担任地方保安团的团长,交游广阔,经常有社会贤达前来拜访,他会带这些人到轮船厝中一起泡汤、喝茶、聊天。“当时这里是著名的‘高档会所’,接待过很多达官显贵。”村民说。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岳家的三座建筑是上塅自然村不同时期的标志性建筑。轮船厝旁有一栋上世纪80年代建的两层砖混房,占地面积二三百平方米。“这是上塅自然村改革开放初期的标志性建筑。”村民告诉记者,当时岳世钦的儿子岳其寿通过刻苦钻研,成为村里第一个开拖拉机能手。紧挨着砖混房的是岳世钦的孙子岳孝伟去年修建的一座复古建筑,外观是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式风格。“之所以建成徽式风格,就是希望给村里增加一个景观。”岳孝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