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左一)教花灯爱好者制作花灯。(杨铭 供图) 【核心提示】 他情迷花灯,因幼时爱好自学成才,1978年至今做了无数盏花灯;他在“第四届泉州海丝文化节海峡两岸元宵花灯电视大奖赛”上,以一盏“金鸡报福”花灯获得泉州元宵“灯王”称号;如今,他致力于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授给更多热爱它的人。他就是泉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统花灯的创新者——杨铭。 □记者 谢宜萱 自学扎花灯 苦练出绝技 泉州人杨铭今年55岁,他并不是职业的花灯手工艺人,也从未得到过哪个老师傅的真传。“小时候,玩具匮乏,花灯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杨铭回忆,那时,母亲教他自己扎花灯当玩具玩,从拿在手中的飞机灯,到提在手里的绣球灯,再到拖着在地上走的白兔望月灯、大象灯,他都做过。做着做着,他就对花灯痴迷了。 于是,他常常在课余时间找来大量资料潜心琢磨,自学传统花灯的制作手艺。参加工作后,他仍热衷于花灯制作。他收集来杂志上自认为有用的图片,就连逛街时也常在脑子里把看到的东西转化为花灯的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的花灯开始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后来每年都被邀请参加泉州元宵灯展。1997年,他制作的10多盏花灯竟有三分之二获奖,这在灯展史上实属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