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桥。 湄洲日报 蔡昊 摄 记者昨日从市文管办获悉,省财政厅下拨56万元保护补助资金,专项用于我市国保宁海桥的保护规划。目前我市已邀请编制单位编制规划,规划内容包括桥体维修、周边环境整治、人文历史的挖掘保护等。此外,还将把宁海桥列入我市申报加入“海丝”城市的文物点。 市文管办主任连金焰说,昔日的“海丝”古港,时至今日很多已不见踪迹,但港口的桥还在,宁海桥就是其中的一座,是我市作为“海丝”城市的重要文物证明。宋时,莆田的外贸中心在白湖港。宋末抗元,白湖市遭到破坏,逐渐衰弱,海运中心移向木兰溪下游溪海交汇的宁海港。运载北洋的荔枝干、桂圆和山货都要渡船经过宁海渡。费时费力,又不安全,人们迫切希望在宁海渡建一座跨海桥梁,来沟通南北洋两个商业集镇的陆上交通。 元代中期,僧人越浦发起募捐建造石桥,他借鉴宋代蔡襄在泉州建造洛阳桥的技术,先用大批船只运来大石块,沉没于建桥的水下,筑成一座水下大堤,再在堤上养殖牡蛎,经生长繁殖,连成一片来胶固桥墩,将石桥粘成整体,这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越浦利用退潮机会,在堤上建起14座船形桥墩,形成15个桥孔。建成的宁海桥全长225.7米,两墩之间的净跨径在8.8米至11.8米之间,比福建省著名的五里桥和洛阳桥的跨径还大。1961年,宁海桥被列为莆田首批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宁海桥成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1983年,交通部门经批准,利用宁海桥的桥墩基础,在旧桥上建设了新桥,成为一座“双层桥”,是涵黄交通要道,对古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令人欣慰的是,为挽救宁海桥,我市现在宁海桥下游新建一座大桥缓解交通,目前新桥的桥墩已经建好,正对桥面进行施工。 连金焰说,2年前市文管办就针对宁海桥现状做了一份保护规划立项报告,去年省文物局批复了该报告,并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宁海桥保护规划立项。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我市组织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实施规划编制,加强宁海桥价值评估和保护现状及文物周边历史环境调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合理确定规划范围,严格控制宁海桥周边的建设项目,加强环境整治,保护文物环境风貌。 (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