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延禧攻略》里的咬唇妆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都说口红是女人的春药,而在女为悦己者容的古代,唇妆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古代,口红被称为口脂或唇脂。《红楼梦》里写到“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可见口红和胭脂是通用的。唇脂一般放在精致的小盒子或小罐子中,直接用手蘸取、点涂。关于制作唇脂的方法,《齐民要术》里有所记载:在牛髓或牛脂中加入丁香和藿香这两种香料,用火煎然后掺入熟朱砂拌匀。不过,南北朝末期,蜂蜡和虫白蜡等代替了动物脂肪。

  唇脂兴起于秦汉,东汉《释名 • 释首饰》中记载道:“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真正盛行则在唐朝,仅晚唐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圆形、心形、鞍形等近二十种不同的唇妆样式,其中最流行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家伎樊素便最偏爱樱桃形,唐朝孟棨的《本事诗·事感》中记载道:“白尚书(白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如今我们常说的“樱桃嘴”和“小蛮腰”便来源于此。

  除了唇妆样式繁多外,唐朝对唇脂的生产也达到了空前顶峰,复杂精美的用料、细致繁杂的工艺、丰富多变的配方令人瞠目。唐玄宗的女儿永乐公主,要是穿越到现在绝对是美妆界达人,她用来种香料香花的园圃里仅供制作唇脂的植物就有二三十种。与此同时,高丽僧人把口红传到了日本,艺妓们将“樱桃小嘴”的经典妆容发扬光大。所以,很多人说看《延禧攻略》贵妃娘娘的咬唇妆好像在看日本艺伎。

  宋代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也从雍容华丽转为文弱清秀,女子妆容以清新高雅为主,而这种风气也一直持续到了明清时期,因此唇妆也变得更加自然,涂抹部分非常小,上下唇各抹一小点。到了乾隆时期,开始流行一种只画下唇的唇妆,也就是《延禧攻略》里高贵妃的唇妆。

  即使到了道光年间,下嘴唇也不涂满,只涂中间一点点,可以说是非常省口红了。

  可见《延禧攻略》里的咬唇妆,确确实实是对清朝女子妆容进行改良后的历史细节还原。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