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禧攻略》热播,“乾隆爱情故事”又双叒叕成为热门话题,吴谨言、聂远、秦岚、谭卓等一众主创开始火遍微博朋友圈。有意思的是,一堆有《延禧攻略》演员参与的不知名小片也随之冒了出来,集体扎堆9月档期,似乎要继续在大银幕延续小荧屏的辉煌。 这其中,有9月7日将映的《道高一丈》,聂远主演;9月7日将映的《吻隐者》,谭卓主演;9月14日将映的《说走就走之不说再见》,“魏璎珞”吴谨言参与主演。 不得不承认,比起演员阵容,《延禧攻略》这次能引爆社交平台,基本倚仗了于正的制片能力,最终剧集的表演、摄像、美术、叙事等均达到了较高水准。但反观演员本身,其实不具备太多的流量魅力:吴谨言就是彻头彻尾的新人,此前在《老炮儿》演过一位路人;而聂远与《步步惊心》的吴奇隆毫无二致:自身早已失去了带货能力,本次庆幸成为“乾隆光环”下的新宠儿。演员推动了《延禧攻略》的成功,但它的成功却与大部分选角基本无关。 前面提到的3部基本不具大众知名度的小片集体定档9月初,背后动机十分明显:片方想借《延禧攻略》的大热,再于电影院刷一波主创的热度。特别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道高一丈》早已于一年半之前杀青,原本计划在2017年底上映,后面不知为何一拖再拖。随着近乎过气的聂远依靠扮演“乾隆”再一次博得关注,片方可算是逮准了机会。《吻隐者》与《说走就走之不说再见》何时拍摄完成,由于前期物料太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对方都深知,第二部《延禧攻略》未必到来,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这类电影有个共性:投资不大,缺乏一线流量明星加持,剧本也不够出彩,更缺少能与社会现状相结合的营销话题,无法触达大众的痛点......若搁在一个大档期里,它们都逃脱不了最多“院线三日游”的命运。但八月暑期档刚刚结束,国庆档又还没杀进来,放在九月上旬中旬尚且还有突围的机会。 问题是,蹭《延禧攻略》的热度、跻进竞争力低下的冷门档,能对这类小片产生有效帮助吗? 答案显而易见:不能。甭说一个魏璎珞、一个乾隆、一个高贵妃,就算再加富察皇后、娴妃纯妃、傅恒,将《延禧攻略》原班人马砸进来再拍一部新电影,甚至就是《延禧攻略》电影版,也免不了失败的命运。片方此举,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慰藉、自娱自乐。 首先,电影受众与电视剧受众,根本不是一个群体。电影票房是能实实在在体现出市场购买力的,无论是9.9元,39.9元,抑或99.9元(IMAX),甭管票价高低,影迷都需要真金白银地掏腰包为那一张小小的热敏纸付费的。要不2017年558亿元的年度总票房,是片方吹嘘出来的吗?观影门槛要远远比观剧门槛高,大部分电视台播出来的剧集定位都是“合家欢”,而不同电影类型将观影群体垂直分化,极少有观众能青睐所有电影类型。而大部分电视剧观众也不愿意掏一笔餐钱去买2张电影票,毕竟看电视又不需要多大成本,况且电视上也会放电影啊! 其次,回到质量方面,前期看似会扑街的电影,一般真的会扑街,观众不是傻子,好坏还是可以判断的。不是每一匹马,都叫黑马。拍电视剧挣钱很容易,只要拍好了,能卖给平台(优酷腾讯爱奇艺)或者电视台,片方就回本了。至于平台,也不会通过电视剧直接挣钱,而是通过收视率提高影响力,挣平台的会员费或者广告费。收视率本身是不盈利的。电影挣钱不容易,成本高,是真正的风险行业,要不您看,动辄投资上亿的豪华大片,最终扑街落得几百万票房,这不就是典型的亏本买卖么? 若是哪部电影成功了,那可是真挣钱,譬如迪士尼宝宝,如今年年稳坐好莱坞电影收入冠军。《道高一丈》《吻隐者》《说走就走之不说再见》这三部影片,明面上看起来都不具备爆款潜质,不客气地说,根本没有真材实料拿得出,故而片方才会蹭《延禧攻略》的热度。这一大类影片结局都不会太好。 第三点,电视咖演电影,影迷根本不买账。别听多了媒体嚷嚷“影视行业”,就以为电影和电视是一个行业了,电影与电视行业中间可隔着一条黄河呐!电影明星有名儿了,偶尔也接拍一些电视剧,这叫水陆两栖,不单单是为了挣钱,是为了圈不同领域的粉儿。电视明星要演电影,那可就难了。一是片酬不对等,突然火起来的一线电视明星,演一集电视剧,往死里封顶可能也就百万一集(杨幂等除外),一线电影明星拍顶级大片,一来就是千万片酬甚至加票房分成。再牛掰的电视咖要演A级制作电影的主角,根本不可能拿那么多片酬,所以收入决定层次——只能从配角演起来。要不干脆演小破片。二是转型难,电视有熟脸,电影也有熟脸,片方热衷找寻大众熟识的影星拍片,饶是你在电视界名气再大,要拿下电影主角并且博得观众认可还能推动高票房的,基本就没了。 举个极其明显的栗子——胡歌。胡歌自《仙剑奇侠传》出道,十多年过去早已是一线大咖,但为何止步于电视圈,拍了一部又一部的《神话》《伪装者》《琅琊榜》,迟迟不进军电影圈呢?你以为他不想吗?残酷的真相是:没人要。 “是胡不是霍,是霍躲不过。”咱们再来聊聊霍建华。霍建华也是拍电视剧出道,靠电视剧成名,拿资源能力比胡歌好一点,近些年也拍了不少电影,但结果都不太好。和秦海璐(又一位电视咖)主演的《捉迷藏》,票房仅7000万出头。后面不屈不挠又和杨幂拍了《逆时营救》,片方2亿但根本没挣到钱,2018年也没有新的片子出现。一旦在电视群体中稳固形象,拍电影就像转行,很难扭动观众根深蒂固的认知。 王凯其实也是比较类似的,参演《嫌疑人X的献身》,最终票房4亿,算是赚了,所以又有片方让他演《英雄本色2018》,结果扑得一塌糊涂。以后接片子又有难度了。 归根结底,拍电影选演员,看的还是票房号召力,不是收视率,比起电视剧的广泛注水,大部分电影还是真正奔着靠票房挣钱去的。只有在票房上证明了自己,才能被大投资电影选作主演。如果只看颜值,或者说微博人气,这种快餐式的消费根本禁受不住电影产业所严格要求的高质高量。片方也学聪明了,这一年流量鲜肉担任主角的电影数量急速减少,片方看清了鲜肉们的带货能力。中国电影市场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又缓步前行,逐渐踏实。 许许多多《说走就走之不说再见》之类的小电影蹭点热度圈点钱,倒也无可厚非。就怕出现一些《爱情公墓》,顶着大投资、大宣发的光环,妄想榨干最后一丝情怀,最后却因挂羊头卖狗肉惹恼全体影迷谩骂,还让所有无私为其“洗白”的坚贞剧迷们跟着中枪,得罪了整个影视行业,遗臭万年。 来源:淘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