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试图彻底摆脱其对唐王朝西域的军事威胁。据笔者考证,杨良瑶很可能是中国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作为唐王朝的外交使节,杨良瑶官 阶不高,但作用匪小。从碑文看,《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无疑是唐代后期的典型制作之一,足以反映所历王朝的兴衰脉络,尤其是在“借兵回纥”、“出使岭 南”、“出使大食”、“平叛淮西”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皆能看出杨良瑶不遑宁居的奔走身影,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历史细节之一。
从形制看,该碑体形高大,额篆“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9个篆字,周正圆浑,苍遒大气。碑文以楷体书写,间以行书,结体活泼,字迹劲秀,线条华畅,文气通透,具有相当高的书法艺术水 平,不失其为中晚唐书法中的佳品制作。据宋佚名《宣和书谱》卷一载:“唐代宗宵旰之暇,留心翰墨,于行书益工。大抵有唐自太宗以还,世相祖袭,至代宗家学 未坠。”唐德宗时,“观其行书笔意,亦不愧前人云”(宋佚名《宣和书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第1版)。至宪宗初年,宫廷崇尚“集王圣 教序”之风,仍不稍潜。足见中晚唐右军行楷书体之兴盛,当披靡于朝野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