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篾匠手艺渐行远去 篾匠师傅期盼传承

(通讯员 刘永良 文/图)

“一担(两只)箩筐能卖多少钱 ”“150元。”3月22日上午,在永定区湖坑镇黄腊自然村“福裕楼”,村民江芳珍一边介绍自己编织的箩筐,一边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

篾制品轻巧耐用,是以前农村家家户户必备的用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没有塑料制品,农村大量使用筲箕、筛子、晒席、蒸笼、箩筐等各种篾制品,这让篾匠行业很红火,不少人都拜师学习当篾匠。江芳珍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篾匠生涯。

“当时才10岁,初次接触学习,手掌和手指伤了好、好了又伤。”江芳珍伸出粗糙的双手,老茧便是多年编织各种篾制品留下的。可随着家具材料的“革命”,篾匠手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面临“绝业”的处境。而江芳珍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在外地修车,夫妻俩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悠闲劳作之余,他不时接到一些顾客的“订单”。于是,他就上山砍竹,为客户编制各种篾制品。

“编织一担篾箩能卖150元钱,一年大约能卖出篾箩100担,一年也能收入一两万块钱。”他说,只要自己还做得动,就闲不下来。“现在会篾匠的人已越来越少,年轻人觉得做篾匠是老一辈人的事,不愿学。”江芳珍说着,对篾匠手艺的前景透出一些担忧,篾匠手艺是祖上留下的艺术,如果丢掉实在太可惜。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