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福州汉文化发祥地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整治年内启动

“仁寿堂”现在已成为危楼

历史溯源冶山是福州汉文化发祥地

与市民和附近的居民对于冶山的几无所知相比,多位福州文史研究者的说法则显得丰富饱满,他们的说法甚至从冶山延伸到了冶山周边的冶城,再到冶山附近的“千年剑池”欧冶池。通过他们的讲述,2200多年的福州汉文化史呈现在记者的眼前。

鼓楼区文物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冶山路一带为福州汉文化的发祥地。1999年考古部门在冶山路省财政厅工地下深约5米处,挖掘出西汉早期的建筑台基,出土了一些汉代的板瓦、陶器等文物。在冶山路的省二建工地,同样又发现了汉代夯土台基、唐代的城门遗址以及城墙和墓葬。

几位文史研究者的说法也证明了冶山一带曾经为福州汉文化的发祥地。

福州文史研究者王勇坚说,冶山一带是当时的冶城所在,历史记载“自无诸建国,都冶为城,是为冶城,设险守国,自汉始也”就是冶城的故事,福州建城,也是始自无诸。冶城为全闽第一城,距今已2200年。

而据介绍,冶山上有29景,有诗文记载的就有24景。如今的冶山遗迹虽小,但依旧林阴蔽日,石阶曲折。冶山也叫泉山。因为曾经有史料记载冶山原有泉山堂,纪晓岚任福建提学使时曾题楹联“地迥不遮双眼阔,窗虚只许众峰窥”,不过这个地方现在不复存在。

“岩顶有‘玩琴台’题刻,据说那里是闽越王鼓琴处。”王勇坚说。“因为古时冶山是官僚文士聚会的胜地。以前,冶山又叫泉山,山上有泉眼,众人坐在曲水边,一人在水里放置盛满的酒杯,在“一曲”的地方让它顺流而下。这就形成了曲水流觞,其实就是高雅酒令。”

不仅是冶山,冶山下原公正酒家的位置,还有唐代最大的马球场,并附题刻‘唐裴刺史球场故址’。这是我国已找到的第一个唐代球场,据说因当时视野开阔,是一个很好的看球场所。冶山上的仁寿堂曾是萨镇冰晚年居住的地方。

除了冶山,冶山一带都有着众多古文化的痕迹。现在的湖东路丽文坊附近有一条曲径通幽的小巷,叫“能补天巷”。“能补天巷”隔壁不远处就是贡院,是当时读书人考取功名的地方,不过当时的贡院如今已经被众多民居所取代,还有部分位置变成了如今的中山堂。在当时贡院的另一边则是大名鼎鼎的都城隍庙,城隍庙边上则是城隍街。城隍庙当时在冶山南麓。不过,如今城隍当年的热闹早已不见,它狭小得也不像街,而只是一条曲折的巷弄。见证了福州1700多年历史的福建都城隍庙夹居在现代居民楼缝隙中。明洪武二年,冶山城隍庙为“监察司民威灵公”,清雍正年间题赐“福建都城隍”,成为福建省最高城隍。据说,当年辛弃疾、纪晓岚到福州上任时,均到城隍庙上香起誓,做一个清廉好官。福建都城隍有行政上的意义,在清代时,都城隍管辖着十二州府(除永春、龙岩外均为府)。

在冶山路旁原省财政厅大院内则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欧冶池。欧冶池,是春秋时代冶炼名家欧冶子铸剑淬火的地方,又称“剑池”。宋《三山志》说:唐时剑池院僧人惟干在为欧冶池清淤的时候,还打捞出一些铜刀、剑环等物送到武库收藏。同时还在冶山的竹林中发现了铸剑的冶灶。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