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众更关心“钱”途 “9·11”事件后,美国短暂凝聚的全民共识早已消失殆尽。2008年美国大选,奥巴马以“变革”为口号高票当选,而如今其光环已黯然失色,美国陷入政治失能、经济低迷、民意分裂、前途迷茫的历史怪圈:民主、共和两党党争日趋“白热化”;以“民主国家”领袖自居的美国政客正不断丧失民意基础,超半数民众不满奥巴马施政,支持率创其上任后新低。 对政客不顾国家利益争权夺利的厌恶、对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的焦虑、对经济前景的迷茫,以及难以掩饰的精神颓势和国力衰减的战略焦虑,正弥漫着整个美国。现在的美国民众不关心反恐战争的成果,更关心失业问题带来的实际生活问题。 “独霸”越发力不从心 毋庸讳言,美国仍是当今世界“一超”,但“独霸”却越发力不从心。当前,美国正处于战略转折的“十字路口”:对内急需凝聚全民共识,消弭党派纷争,加快“去杠杆化”、“去债务化”进程,力促由“消费—进口”向“储蓄—出口”的经济转型;对外应摒弃强权,放下身段,倾听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尊重、理解并真心实意帮助它们。 十年来,美国失去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令国际社会丧失了对其的信任和信心。为启战端,美国编造谎言,欺骗国际舆论,丧失道德感和正义心;同时,玩弄“金融骗术”,制造危机,冲击世界经济稳定和繁荣。七成民众认为“美国发展步入歧途”,曾经引以为豪的“美国梦”正渐行渐远。 移民政策收紧致“失血” 美国发起人才攻势 美国在20世纪长期享有经济繁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云集带来创新迭出。受“9·11”事件的影响,过去10年里,美国移民政策呈现收紧趋势,繁琐的手续、严格的审查、过长的排期,使许多优秀人才为了获得h1—b非移民工作签证或绿卡不得不等10年或更长时间,许多留学生失去耐心,选择回国创业。据统计,近年来平均每年有1.7万名美国高校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离开美国,这使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明显感到“人才荒”的逼近。越来越多人担心,美国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将出现“失血”现象。 为走出经济困境,持续发展,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场争夺人才的新攻势。奥巴马早在竞选总统期间就表示,要把在美国毕业的所有理工科博士都留在美国。揽全球人才助美国经济,是奥巴马政府这场新的人才攻势目标所在。 美国人的生活从此改变 繁琐安检走进日常生活 “9·11”事件后,美国国土安全部应运而生,对美国本土及其海外利益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有所加强。现在,美国在重大节日庆典、国家领导人活动的现场以及纽约时报广场和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都会部署众多警力,或检查可疑物品,或实行交通管制。在华盛顿,白宫和国会山不再接受普通游客入内参观。在纽约,要想从自由女神塑像的“体内”顺狭窄的梯子攀爬到她的帽冠,俯瞰曼哈顿的美景,就必须提前两个月预约。 公民隐私权向反恐让步 严格的安保措施给民众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与“9·11”事件之前相比,坐飞机的乘客需要提前动身,并在飞机起飞前两个小时赶到机场排队接受安检。凡是通过邮局投递的各类信件和包裹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到达收件人的手中。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本国公民和外国移民的监控。美国主流媒体对此曾提出疑问:为反恐的需要,美国民众应当在隐私权方面做出多大程度的让步 美国人开始关注世界 在“9·11”事件之前,许多美国人对在美国以外发生的事情没有多大兴趣。“9·11”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意识到与中东地区搞好关系的重要性。“9·11”之前,美国主流媒体留给国际新闻的版面很少,即使有些国际新闻,那也仅仅是美国国内新闻的点缀而已。“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主流报纸上国际新闻稿件的数量明显增加,这适应了广大读者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心理需要。 且看中国周边的反恐形势 十年过去了,美国促成了全球反恐合作,推翻了支持恐怖主义的塔利班政权,重创了“基地”组织,击毙了恐怖大亨本·拉登。但美国与国际社会真的更安全了么 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全球反恐战争会不会滋生出更多的恐怖细菌 无法独善其身的中国面临着何种周边反恐形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