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将清明节等同于“扫墓节”,其实清明除了扫墓,还有很多习俗。在这,为您盘点盘点。 扫墓 在宁德市民间,清明节是个“大节”,祭扫先人并不拘泥于非要清明当日,有的县市只要在谷雨前即可,有的县市最晚可延至立夏日。 扫墓时,要先清理坟上杂草、淤泥、积沙,然后点香烛、摆供品、焚化纸钱。如果是族中祖墓则由族人筹款祭扫。在福安,殷实之家在祭扫后,还会向围观人们分赠祭饼(用戚公饼),并于当天中午请亲友喝“祭墓酒”。而福鼎,对清明节尤为重视,家中还要备家宴,在福鼎民间,流行这么一句俗语——“年没看,节没看,专看清明、七月半”。 寒食 冬至后105天,清明前一两日,就是寒食。这个节日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下令在恩人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所以叫做“寒食节”。到了唐宋,寒食与清明两节逐渐合二为一。而如今寒食节渐渐被人们遗忘,现在大多数市民只知“清明节”,不知道“寒食节”了。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插柳踏青 陆游有诗云:“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近日是清明。”在清明节,还有踏青插柳的习俗,旧时人们不仅把柳插于房檐、轿乘、孩子的衣襟,还把柳枝戴在妇人头上或做成圈戴在头上。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插柳就是希望其能起到祈福辟邪的功效。 荡秋千放风筝 古时的清明和寒食节期间,人们还会有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其中最文雅的是荡秋千,想出点汗的就去拔河,还可以玩蹴鞠,最小清新的活动莫过于放风筝了。(记者 蓝青/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