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巡一开始是靠卖馒头养家的,所以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小杨馒头。后来他和弟弟杨速两人去了东北,从一无所有,到腰缠十万贯,只用了短短一年半时间,人送外号“杨小倒爷”。 在东北,一开始两兄弟在一百货商店替老乡看电器柜台,没固定工资,卖得多赚得多。两人看一个柜台,杨巡嫌太闲,就带上样品走街串巷找单位去推销。杨巡人小嘴甜,不仅能时常得到指点,还因卖馒头时练就的嘴皮子,常能把人说得心软。虽然收获不大,但聊胜于无。 就这样跑了两个多星期,终于一家工厂供销科长被大热天汗流满面的小杨巡感动,人家一下买了七十多件。杨巡因此得了一笔不菲的分成,为了庆祝和弟弟吃了一顿红烧肉。之后依然走街串巷,生意时有时无,他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愿意从个体户手中要货的厂家都记了下来。 对于记下的这些,不管有没有生意,他隔三差五都会上门去喊声叔叔伯伯,有事没事拜访一趟,赔个笑脸,总能有点收获。时间长了,手头的单子越来越长。这年过年,杨巡没回家过年,他让老乡们带弟弟回去,一个人留下帮老乡看货物。年后,杨巡回家探亲,乡亲们请他帮忙带货。 杨巡本不答应,他自己还想带货,半年做下来,已经知道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后来细细一算,那么多让让帮忙带货,不如都攒一起,叫一辆车送过来。大伙儿一听,是个好办法,于是都把要进的货,什么价格,去哪儿买,找谁都写在了纸下交给了杨巡。 由于杨巡要的量大,他就去给人家压价,于是拿货价往往比老乡交待的低,他就赚了这个差价。其中,有一项采购品是电线,杨巡找到了小雷家的登峰电线厂。小雷家的电线质量与市场上的几乎一样,而且便宜得多。 到东北后,杨巡就拿着他那一串名单一家一家的去问,他拿出来的电线质量与普通的差不多,但价格很低。杨巡勤快,会自己上门问,嘴巴甜不说,小恩小惠不断,上门时,什么橘子、茶叶、糕点之类的江南特产总是带上一点送人。 而且杨巡送货又最及时,下刀子也不耽误。只要被杨巡沾上的客户,都被杨巡伺候得舒舒服服,没想再改换门庭。很快又到年底,杨巡隐隐已成当地电线大户。他不仅零售,还批发。不仅那些老乡们问他批发,本地人也问他批发。不仅本市老乡问他拿货,邻市老乡也听闻风声问他要货。 杨巡不得不一次一次地跑回家,运电线北上。随着他资金滚雪球般地增加,到年底时,他可以腰缠十万贯,乘硬卧回老家。过完年回东北,又发去整整两车电线,而那已经用的全是他自己的钱了。人们都喊他“杨小倒爷”,杨巡都是挺得意地答应。他弟弟杨速,人称“杨二倒爷”。 从小杨馒头,到杨小倒爷,杨巡只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那速度,跟夏天发面似的快。杨巡的生意经归纳起来就是,勤快、脑活、嘴甜、会搞关系,遇到他是人都很难拒绝,太会来事儿了。能不发达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