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江东去》第二部中,作者用最重的篇幅详细讲述了梁思申与杨巡从合作再到决裂,基本上占了第二部书一半的篇幅。 作者以杨巡和梁思申的身份不同为基本点,非常大胆和有力的道出了个体户和特权阶层的差距是不能用金钱来拉低距离的。 她用十分血淋淋的教训展现了类似于杨巡的个体户转型除了社会的原因还有深刻的自我原因。 梁思申正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走了许多弯路。 杨巡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后吃了大亏。 杨巡和梁思申的合作要从头说起,杨巡当初其实只是想利用梁思申外国人的身份,想把自己的企业摇身一变,变成外国合资企业。 这样无论是贷款,还是收购资产都会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再加上杨巡知道梁思申的家族在国内的实力,他也想沾沾特权阶级的光。 可是梁思申却不想这样小打小闹,她直接选择了和杨巡成立合资公司,她占60%的股份,杨巡40%的股份。 就拿宋运辉的话来说,杨巡是占了大便宜,如果运作得好,将为他打开一扇通往更高境界的大门。 在杨巡与梁思申因为合作的不断交往中,杨巡就和梁思申越走越近。 再加上他们之间都有一个中间人:宋运辉,所以他们除了是合伙人关系之外还是朋友关系。 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杨巡其实在没有和梁思申合作之前就已经喜欢上她了。 所以这让杨巡有一些飘飘然了,他已经敢想象可以追求到梁思申了。 而梁思申这边由于一直受到的是国外的教育,虽然她对杨巡没有一点那个方面的意思,但是却大大咧咧的经常跟杨巡说笑,谈论工作生活问题。 正是由于梁思申把杨巡当成朋友,所以她一般都在国外,而合资项目的具体操作都是杨巡在管理,就连账,梁思申都没有仔细查杨巡的。 杨巡最初也是费心费力,殚精竭虑的努力做好项目,他把合资项目当成了自己的项目来操作,凡事亲力亲为,非常尽心。 可是事情坏就坏在杨巡身上,本来合作好好的,但是合作久了,他的欲望便大得无边了。 他开始为自己打算了,他不光是想获得这个项目的利益,他还想得到通过这个项目把梁思申也得到。 于是他开始做两手准备。 他通过做假账,来侵吞公司的资产。但是他又不是真的把那钱据为己有,而是要看最后梁思申的态度而定。 如果梁思申要跟他好,那么他就不会吞这笔钱。如果最终得不到梁思申,那么就不能人财两空了。 可是杨巡的把戏被前来考察项目的梁父发现了,杨巡知道纸保不住火,就主动向梁思申承认做了假账。 梁思申这边非常的生气,她受不了这样的不诚信,她觉得已经没有合作的基础了,于是提出了撤资。 梁父这边比梁思申还要生气,因为他气愤居然有人敢欺骗自己的女儿,他要让杨巡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是杨巡这边心里委屈,根本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因为在他心里,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真正拿公司一分钱,而且他也是全身心的为公司奋斗的。 杨巡的辩解其实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实际上他确实做了假账,而且没有提前知会梁思申。 作为个体户出身的杨巡,已经习惯于这种操作,习惯于自己做主,习惯于自己根据情况调整分配。 其实在与寻建祥分配市场利益的时候,杨巡就是用的这种方式,他不习惯于算得清清楚楚,而是习惯用,他认为合适数额进行分配利益。 对于梁思申他也是这样,作为实际操盘者,他也想着按照梁思申的表现来分配她的既得利益。 可是这次,他错了,他惹了他惹不起的人,他用他的劣行断绝了与梁思申的关系。 梁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梁父利用特权,让杨巡用合资公司的名义签署了贷款协议,然后将就贷款的钱还了梁思申的投资。 让后又利用合资合同的漏洞,将贷款撤销了,让杨巡马上还钱。 同时杨巡的老对头萧然又以项目60%股份的身份,通过增资的手段,进一步将杨巡在项目的股份稀释,将他踢出了管理层。 杨巡受到这一系列的打击,承受不起,病倒了。 虽然这后面的操作不是梁思申的意思,而是梁父的操作。 但是对于梁思申来说,杨巡这个人已经从她的朋友圈里踢出去了。 当然,归根结底,这不是杨巡一个人的错。 其实梁思申也有错,她错就错在,她的谦和大度,没有步步为营,没有做到严格管理,并且给予了杨巡太多的幻想,导致了杨巡犯下了大错。 这一切的结果,不是梁思申愿意看到的,更不是杨巡愿意的。 他们都要为他们的不成熟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