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曦)织纹螺因味道鲜美俘获不少“粉丝”的心,但近年来在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4月起是织纹螺旺汛期,市海洋与渔业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请勿食用织纹螺,尤其是夏季外出在大排档等场所就餐时,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据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织纹螺俗称麦螺,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肉体呈淡黄色。4月起是织纹螺旺汛期,也是食用织纹螺易导致中毒的高峰期。有关资料表明,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毒性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近年来,由于 “赤潮”等影响,织纹螺体内毒性大增。 织纹螺体内含有石房哈毒素,类似河豚毒,通常耐热,一般烹调温度很难将其破坏。人食用后会因神经传导中断而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重症者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目前,织纹螺中毒尚无对症解毒剂,因此,市海洋与渔业局提醒广大市民切勿在这个季节食用织纹螺。如果出现上述中毒现象,应及时就医、切勿耽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