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泉州小规模养猪户数量多 环保成本高升级改造难

半漏粪育肥舍可以减少七成以上用水量,大幅减少污水排放。 (王永成 供图)

瓶颈 环保成本高 升级改造难

根据泉州市于2014年7月下发的《关于规范生猪养殖业管理的通知》中指出,新建、改建、扩建生猪养殖场(小区),应当符合畜禽(生猪)养殖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逐步实现“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

实际上,要达到或改造至符合上述要求,对于大部分养猪场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困难重重。“成本太高了。”一家年存栏上万头的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规范,养猪场必须远离饮用水源区、居民区、学校等区域,场内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准许排放。自己的养殖场包括环评在内的各项手续均完备,近年来投入就超过千万元,仅新建之初投入的环保处理设备就近300万元。“即便是存栏数少一些的,如几百头几千头的,总的投入也要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要中小养猪场投入这么高的环保处理成本,确实很难。”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林少槐的认同。不过,他同时表示,在养殖场标准化建设上,政府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扶持。

整改 推广生态化养殖 看好“种养结合”

“养猪场改造升级、生态化养猪,这是必由之路。”林少槐说,在2014年7月泉州市《关于规范生猪养殖业管理的通知》及2014年9月省里面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中,均对今后的生猪养殖提出“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的阐释。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是今后养猪业最可致力发展的模式和方向。

他介绍,在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中,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猪—沼—果(草、林、菜、茶等)生态型等模式被作为重点推广,而目前行业普遍认同“种养结合”的模式较为可行。这种模式在欧美先进国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比如美国的农场式养殖,将养猪场的污粪水通过相应处理,或产生沼气发电,或做成有机肥料,浇灌果蔬、林木。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会牵涉到一些问题,比如,按照科学环保的理念,一般情况下,一亩地可以消纳5头生猪污粪水,如果一个养猪场拥有万头存栏量,就要相应匹配有2000亩的田地、林地,这样的占地规模实为不易。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