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110”刘跃军:垃圾收运不止工作不停歇
刘跃军常年维修垃圾收运设备,干的是脏活累活。(陈起拓 摄) 生活中处处有垃圾产生。据市环卫处统计,4月份中心城区垃圾收运量日均950吨,如用垃圾中转站最常见的容量8吨的垃圾运输车拉,得拉118车多。假如垃圾运输车或垃圾压缩机台出现故障,堆积如山的垃圾臭味肯定会飘出老远。 为了城市清洁,市级劳模刘跃军无数次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潜心维修故障车辆、设备,让成堆的垃圾及时得到压缩,而后转运到各垃圾场处理。 “越是节假日,垃圾越多,收运设备越可能不堪重负出现故障。”见到刘跃军时,他正在位于市区城东街道的市环卫处中转站机械设备维修区里作业。待一辆垃圾运输车的油缸修好后,他的工作服已是一身油污。刘跃军所在的维修组,主要负责中心城区35个垃圾中转站压缩机台的故障维修,工作环境以差出名。尤其是夏日中午,运行中的垃圾压缩机台遇故障停止作业,积压在压缩集装箱里的垃圾腐烂发臭,地上黑臭的污水越淌越多,空中气味呛人。“结束维修工作后得洗好几遍,才能把异味洗去!”刘跃军说。 “抢修的故障,有的是电路问题,有的是漏油,有的是机械部件腐蚀和变形严重。最怕部件变形,这些机台的支撑部件少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维修工序复杂。如遇到垃圾压缩箱后门脱落或者箱体的翻转门扭曲变形,必须把整个翻转门卸下来,这时就得用气割。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不仅让人热得难受,周围的垃圾都要催熟。”这样的场景也是工作常态。长期下来,刘跃军和好多位同事落下了眼睛见风流泪的毛病。 每天凌晨5时多,城市的清洁工们就开始清扫街道、收集垃圾,垃圾中转站也相应地在这个时间开门接纳垃圾。为确保中转站的正常运转,维修组成员必须随时待命。最难忘的是2010年除夕夜,刘跃军带领的机修组在连续维修了三四个中转站设备故障后,还来不及喘口气、喝口水,又有一个紧急抢修任务必须马上处理。等他们处理完时,已是万家灯火,几个人席地而坐,以面包、矿泉水当年夜饭。“做后勤工作的没办法,无论怎么样都得保障垃圾收运设备的顺利运转。”提起这事,刘跃军淡然笑道。 一年365天,只要垃圾转运不止,他们就不停歇。刘跃军和同事们因此被大家称为“环卫110”。 □本报记者 陈淑华 (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