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烈日下干农活,他难过;给不给女儿吃奶粉,他纠结 饱受肝硬化、胃出血等病痛折磨,但这位家里唯一的男人 这是一幢破旧的两层小楼。斑驳的墙壁、几乎未粉刷的砖瓦,还有已经腐朽的木质门框。墙壁上的点点斑痕,还提醒着我们,两年前这里曾遭受过一场惨烈的水灾。 一位一米七左右个头、看上去很瘦弱的男子迎面而来。他就是严和生,今年42岁,穿着一套老式的制服。这是泰宁县大源村一个贫困的四口之家,除了严和生外,还有已经70多岁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和他同岁的妻子、刚1岁多的女儿。 长年饱受病痛的折磨,胃出血险些夺走他的性命,但严和生依然靠勤劳撑起这个家。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手工活,多赚点钱,别再为“到底给不给女儿吃奶粉”这样的事纠结——— 对他来说,买奶粉,是一笔大开支。 七旬老母亲 顶着烈日干农活 严和生家的这幢房子,是一座简单的两层小楼,是他父亲1993年建的,现在里面住了四户人家(四户堂兄弟)。他父亲在建完房子两年后,就去世了。 属于严和生家的只有三间,一楼一间给母亲住,非常简陋,里面只有一张木板床、两把竹椅子,水泥地板上堆放着家里的各种杂物。厨房是和其他家庭共用的,菜篮子里面只有几根丝瓜。 严和生说,女儿出生后,家里的积蓄大多数都用在孩子身上了,夫妻俩和老母亲每天粗茶淡饭,吃的米是自己种的,买的菜是最便宜的,烧的是捡来的柴火,紧巴巴地过日子。 走上二楼,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作为客厅,摆放着一套简单的布沙发、一台小彩电;另一间作为夫妻的卧室,放着一张稍好一些的双人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 这两个房间有很简单的装修,铺着地板纸。严和生说,这是他2008年结婚时装修的,当时新买的家当有电视、冰箱等几件电器,还有夫妻俩卧室里的一个衣柜,床和其他家具都是他叔叔帮忙做的。 为了给家里帮忙,70多岁的老母亲还顶着烈日经常到田里干农活。这点,让严和生有时觉得自己“很没用”。 肝硬化、胃出血 为省钱连药也不吃 但长年的病痛折磨,让严和生只能苦苦支撑。 从小身体就不太好的严和生,患肝硬化已有五六年了。因为患肝硬化,医生告诉他,不能干重活。几年来多次治疗,花了不少钱,吃了不少药,但也没看好,现在为了省钱,他连一些普通的药都不吃了。 因为体质差,严和生还时常患其他的病。妻子说,有时候他还会胃出血。有一次严和生发病,肚子痛得不行,送到县城医院急救,吐了快半桶的血,险些危及性命。 严和生家的经济主要依靠家里种的一些毛竹,一年可以收300多斤笋,但收入要看每年的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七八千元,不好的时候,扣掉成本,忙活一年赚不到几个钱。他家另外还有一点水稻田,收成的米也只够自己家吃。 因为他身体不好,夫妻俩年过四旬才有了第一个孩子。女儿健康活泼,这让他们感到欣慰,视为掌上明珠。 女儿还小,上有老下有小,家里能自给自足的只有稻米,其他吃的、用的还得去买,日常开支很大,特别是孩子还小,给不给女儿吃奶粉,让他们一家很纠结。“不给她吃,怕营养跟不上;但买奶粉,需要不少钱,花不起。” 咬牙外出打工 差点病倒在工地 尽管病魔缠身,但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严和生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尽力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怎样才能增加一些收入 严和生一直在发愁。眼看着家里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严和生咬咬牙,决定拖着病体出去闯一闯。 今年6月份,他托人在福州找了一份工作,在工地上做内墙粉刷,一天可以拿到150元工钱。一天150元,一个月哪怕只工作20天,也有3000元,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满怀着对生活的希望,严和生独自一人,从泰宁坐车来到了省城。 但命运又跟他开了一次玩笑。在炎热的天气下,只工作了一天,严和生老病又隐隐发作。一开始,他想挺一挺,也许只是不适应。但到第三天,他实在是挺不住了。久病成医,他知道,要是再熬下去,病倒在工地上,又是一笔巨额的医药费,没办法,他只能怅然结束了人生中第一次外出打工。一去一回,共六天,其中真正工作三天,拿到450元工钱。但是从泰宁到福州,来回的车费就花了370元,扣掉在福州的吃住,等于一分钱没赚。 严和生的妻子身体还比较好,她也想出去找些工作。但现在孩子还小,离不开母亲。 未来该怎么办 严和生说,干完农活后,还是会多到县城打点零工。有时,夫妻俩也会设想,有朝一日,如果能搞点养殖,或种点食用菌之类的,夫妻俩力所能及,多美啊!但缺钱、缺技术,让夫妻俩一直没敢尝试。 心愿 留在村里干手工活 在帮扶对象介绍中,严和生需要帮扶的项目是资金和技术。 他说,自家世代种笋,收笋卖笋是目前家里的主要收入。但现在家里只有很小的一块地,每年产量只有300多斤,如果能得到资金帮扶,扩大一些产量,应该能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至于技术,严和生说,他没读过多少书,也没什么手艺,因为身体不好,也干不了重活,要出去就业确实有困难,但还是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 他的心愿就是做一些强度不太大、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家里多赚一些钱。他说,自己没奢望能致富,但希望夫妻俩共同努力脱贫,将幼小的女儿抚养成人,让母亲安享晚年。 记者手记 女儿的身影 老母亲的背影 严和生的故事让我感动,不是因为贫困,而是他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和对家庭的担当。 在接受采访时,严和生始终面带笑容,他的眼中,是对未来的希望,是对前途的乐观。虽然命运给他带来许多折磨、许多痛苦,但他从未屈服。肝硬化没有打倒他,家庭困难没有打倒他,他强撑病体也要出去打工。 他说,虽然自己劳动能力很有限,也不怕苦,但要弄点养殖、种植,还需要外力扶一把。 严和生的遭遇,和现在众多“40”“50”人员一样,面临劳动能力下降、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增收问题,一方面政府、企业、社会各界要多动脑筋,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劳动者本身,更不要丧失就业的意愿、工作的热情。 让人欣慰的是,严和生表现出一个男人、一家之主的担当。虽然外出打工又遭遇了挫折,但他说,每次看到女儿活蹦乱跳的身影、老母亲干农活的背影,他就会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他说,下半辈子,要为家里的“三个女人”活。 导报记者 黄智敏/文 黄少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