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
4.他后期的作品在广为传唱的同时,也开始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最主要的是认为他“成功之后的矫情和无病呻吟”一类,在你看来《春天里》这类作品会有这个倾向吗
答:《春天里》的问题是传播范围太广泛了,这跟人们习惯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一个摇滚歌手的作品,怎么可能跟《小苹果》一样流行呢 这说明在中国:摇滚并不被确认为“主流”和“大众”,这是人们对音乐理解的局限。
矫情 这个时代有谁不矫情 “好的矫情”是生理的正常反映,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病态的矫情”是一种“仇视病”。
无病呻吟更扯不上,汪峰一直在“讲真”和“写实”,有可能“尺度”不那么美妙,甚至大胆诘问你心里的“脏乱差”,思考的重度和量级有些强化刺激的色彩,但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歌者的责任和使命。
5.汪峰本人的现实生活的改变可能会愈发让他脱离普通人生活的基本面,你觉得这种现实中的变化对他的音乐创作会有影响吗 你是否担心他以后的音乐可能无法精准地描摹大众的感受
答:不可能。首先他对时间的“精控”是一种非凡的管理自己的能力,绝不消耗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人和事上;他对创作的热爱和偏执,自律和苟刻,更是不可以让自己呈现所谓“退步”迹象,至于精准描摹,我刚说过,那是他的“超能力”和“通感”,我们必须承认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天赋。
当然,“勤苦”这一点,我想他在中国流行乐坛也无人能敌,你能想象他在专辑创作期,早上九点就开始抱着IPad写歌词,一写就是五六个小时吗 走到哪儿都带着吉他,一写就是好几个月吗
严谨的强迫症患者,计划性非常强,执行能力非常出众,全力以赴,每天的效率都很高,善于学习(经常问你最近什么电影好看,那本书有营养)又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这是自身的素质,还有就是对音乐有敬畏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