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口油滴盏(作品荣获2015年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银奖) 油滴梅瓶 廖设生耐心指导徒弟陈玉锋 5月1日,建阳区华生建盏陶瓷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廖设生的作品“银油滴盏”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这是他和徒弟今年以来捧回的第8个大奖,引得业内人士啧啧称赞。 荣誉并没有停止他们追求完美的脚步。5月12日,笔者走进华生建盏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廖设生和徒弟陈玉锋依然忙着“出窑”。 1966年生于建瓯的廖设生,1987年从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陶瓷工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建阳瓷厂任技术员。建阳瓷厂位于建阳市水吉镇池中村,池中村附近的后井、芦花坪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古窑址。规模宏大的龙窑遗址,精美异常的碎瓷片,常勾起廖设生对当年繁荣兴盛场景的无限遐思。此时,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省轻工研究所和建阳瓷厂等有关单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公关小组研发的仿古建盏已获成功。年轻的廖设生手脚勤快,勤学好问,深得老技术员们的好感,不管是釉水的配比,还是烧制温度的控制,老技术员们都乐于指点一二。每年都有专家学者来到瓷厂搞产品研发。廖设生总是抓住机会向专家老师们讨教。不久,年轻的廖设生就成为建阳掌握烧制建盏技艺三人之中的一个。 建盏的釉属于我国古代结晶釉的范畴。在窑炉烧制过程中,由于火候与气氛的原因,器物会呈现出各种自然奇特的花纹,巧夺天工,变化无穷,令廖设生深深着迷。1996年,就在廖设生准备对建盏展开深入研究时,瓷厂倒闭。当时,除了一些古董玩家,知道建盏的人少之又少,一块建盏也就卖个三五块钱。为了养家糊口,廖设生只得为一个古董商打工,虽然收入不多,但廖设生却庆幸自己能继续做建盏。研发建盏需要资金投入,为别人打工的廖设生,虽然常常因为控制成本放弃许多尝试和想法,但30年来他从未放弃对建盏的研究,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坚持研发建盏新品,先后烧制出兔毫、油滴、曜变等品种。 为了推动建盏文化产业的发展,建阳区委、区政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2011年5月“建窑建盏制作(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阳市建窑建盏协会正式成立;开展建盏文化交流活动;组织茶博会、工艺品交易会、文博会等。一股“建盏热”悄然兴起。 廖设生敏锐地意识到建盏复兴的春天已悄然来到。2010年,廖设生结束打工生涯,创办“华生建盏陶瓷有限公司”。终于甩掉发展的镣铐,在建盏这块自己钟爱的园地上尽情舞蹈。短短3年时间,廖设生就研发出兔毫盏、银毫盏、油滴盏、兔毫茶具、油滴茶具、油滴花瓶等一系列产品。 廖设生出手不凡,他的建盏作品结晶花纹颗粒大,质感强,色彩柔和,具有名画般的悠远意境和神韵。华生建盏一出现,很快获得业内行家的认可,在北京、福州、厦门等地迅速打开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如今,华生建盏特别是高端的全手工、全灰釉产品,往往是还没出炉,客商已等在家中。廖设生位于建盏一条街的华生建盏门店更是生意兴隆。“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我的建盏事业也会“曜变”,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廖设生笑着告诉笔者。 “这块盏油滴结晶颗粒大,质感强,几近完美,可惜碗沿有一处掉釉。”捧着刚出窑的油滴盏,弟子陈玉锋连连叹息。“这是釉水太厚造成,以后上釉要注意釉水的厚薄、均匀。”师傅廖设生耐心解释、指点。他积极培养建盏传承人,劝说在外做生意的外甥陈玉锋回来帮忙。年轻人,肯吃苦,有悟性。2012年,陈玉峰放弃上海金山的建材生意,回到建阳跟姨夫学做建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玉锋在姨夫的指导下,独当一面,他的作品屡获大奖,并引起台湾客商的关注和好评。今年3月,陈玉锋制作的“油滴笔洗”荣获“工艺美术银奖”;5月,陶瓷作品“ 鹧鸪斑” 荣获第十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 “年轻人条条框框少,能大胆尝试各种原材料,往往带来意外惊喜,且他们懂电脑,这对开拓市场很具优势。”廖设生相信年轻一辈一定能把建盏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并越做越好。(张敏英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