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张明蕾 见习记者 吴君宁)8岁的小男孩应该活蹦乱跳,病床上的若凡却非常安静。自从十几天前妈妈陈女士不告而别后,若凡就变得异常沉默,让父亲蔡先生很心疼。前天下午,在市第一医院2号楼2楼的儿科病房里,记者见到了患晚期淋巴癌的若凡。蔡先生说,他们父子这十几天来几乎度日如年。 儿子罹患绝症 妻子不告而别 若凡睡觉时有些打鼾,原以为是鼻子有点小问题,蔡先生就请了一个星期假,打算带若凡去做个小手术。听到儿子生病的消息,原本和丈夫闹情绪回老家的妻子陈女士也赶到厦门。没想到7月26日,若凡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住进了市第一医院。那天下午,若凡的妈妈说要回老家请假,就离开了厦门。 8月1日,若凡开始化疗,陈女士却没有回来,电话也无人接听。“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孩子一直问妈妈怎么不回来,我只好骗他说妈妈出去打工挣钱了。”这个谎言,蔡先生一说就是十几天。8岁的若凡很懂事,每天都没有妈MD消息,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以前都是他说我听,现在换成我说他听了。不是说故事,就是讲道理,可孩子都没什么回应。”蔡先生说起这些,眼眶泛红。 一直没有妻子的音讯,蔡先生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幼小的儿子。“我现在只能尽量避免提到他妈妈,只说有很多好心人都在关心他,我们并不孤单。”点了根烟,郁闷的蔡先生狠狠吸了一口,长长地吐了口气。 双双剃了光头 父子共渡难关 满眼的血丝,沙哑的嗓音,蔡先生脸上清晰地写着“疲惫”二字。虽然晚上有若凡的爷爷守夜,可这十几天里蔡先生几乎彻夜难眠。问他晚上都在想些什么,他苦笑着说:“胡思乱想。”一遍遍地摸着孩子的小脑袋,蔡先生鼓励儿子“要勇敢”。 病床旁的床头柜上放着一盒清炒土豆丝和一盒青菜,还有几碗白米饭,这就是蔡先生和若凡的午饭。“孩子化疗沾不得荤腥,我不知道该买什么给他吃,只能陪他一起吃素。”蔡先生很心疼,“连我都觉得难吃,孩子怎么会愿意吃 每次都要哄着才能喂下去一点。” 做化疗会掉头发,若凡要求和爸爸一起剃光头,蔡先生一口答应。“只要他开心,我做什么都行,这个光头还成了我们每天共同的话题。”蔡先生说。每天早上,蔡先生一到病房,若凡就会摸摸爸爸的头。“我总是跟他说,头发会长,他的病也会好。发现我头发长长了,他多少会受到鼓励。”蔡先生说。 孩子病情危重 期盼妈妈回来 看着同病房的孩子“吃香喝辣”,若凡时常表示羡慕,每当此时蔡先生就会给孩子讲小兵张嘎的故事。“张嘎只有一把木头手枪,可他依旧很开心。我告诉若凡,因为条件限制,每个人能拥有的快乐不同,但那都是快乐。”蔡先生说。 除了讲故事,蔡先生最常和若凡说的就是“幸福”。“幸福是什么 幸福也许就是内心的一种平静。我跟若凡说,如果哭出来,心里能平静,那就大哭一场;如果考虑到爷爷奶奶的感受,不想说话,心里也能平静,那么不说话也可以。”蔡先生用他在书上看到的语言开导着若凡。 前天是若凡治疗中关键的一天,可各项指标仍没有好转的迹象,让蔡先生很担心。“化疗时心情最重要,心情好药物才能更好地吸收,可孩子现在根本高兴不起来。”蔡先生说,能给儿子的都给了,唯独最关键的母爱缺失了。“孩子很想妈妈,我求她回来看看孩子。”蔡先生说。 面对病床上忍受病痛的小若凡,我们不忍提起“妈妈”的话题,但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孩子对母爱的深深渴望。 小贴士:若凡的妈妈姓陈,龙岩上杭人,曾在厦门某餐饮店做过仓库管理员。她或许是若凡生命里最后一道曙光,希望认识她的人向本报读者热线968820提供线索,让孩子早日见到自己的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