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讯(记者 叶舒雯)1—4月,我市431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15.3亿元、完成计划36.5%,216个“2015年新开工项目”已开工70个。项目落地、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离不开高效服务的强大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按照“三比一看”活动要求,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深化服务,“三比一看”初期成果逐日显现。 比落地 市级累计协调200多个项目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协调调度会制度,坚持“周协调、月调度、季督查”,市一级累计协调80个项目、200多个具体问题;企业投资项目总审批时限由最长的185天,压缩到33个工作日,一个环节少、程序优、时间短的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日渐形成。 在大招商方面,去年我市成功引进的中化乙烯、富德新型能源化工、莲花汽车等投资超百亿元重特大项目,如今均已签订协议。随着这些项目的建设、投产,泉州跨越发展的底气将更足。 比促销 万家企业“手拉手”对接产能220亿元 产品销路好,企业发展才更有后劲与动力。这离不开全方位的市场创新,也离不开政府“站台”搞营销。 年初,我市启动“泉州建材产品中国行”系列活动,首场推介活动达成意向6.52亿元;前4个月,万家企业“手拉手”行动实现对接产能220亿元。展望全年,我市将组织120场主要商务活动,在重点拓展“海丝”沿线国家市场和自贸区市场的同时,深挖俄罗斯、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市场。 “互联网+”时代里,电子商务正深刻影响泉州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市出台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完善配套产业,开展三年“电子商务在行动”,先后建成10个电商园区(基地),多措并举推动电商发展。今年76家纳入限额以上统计的电商企业零售额增长1.5倍,不久前,泉州跨境电商通关第一单在晋江陆地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启动。 比服务 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扩容 比服务,就要比出力度。首个“促进项目落地、帮扶企业发展”活动周里,市县两级党政班子成员共深入1307家企业,到1372个项目现场办公,市一级以会议纪要、现场协调等方式解决159个问题。 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市政府专门针对纺织鞋服、石材水暖两大行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以及《关于促进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稳定住房消费支持刚性住房需求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打出担保、融资、创新、市场开拓、减负等帮扶“组合拳”。 新政策不遗余力,旧政策与时俱进。我市梳理2008年以来市级出台的86份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帮扶政策,将其统一归并为5类专项资金,由5个市直部门出台简便申报管理办法,并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专窗办理。 比服务,还要比出效率。我市重点推进8个领域76项任务、52个改革事项。去年底,我市首次向社会公布实施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876项,今年3月份公布了市级“权力清单”,公布了47个部门的4060项行政权力事项,精简率达41.7%,正在制订部门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我市新增市场主体12.5万家,比改革前总数增长41.1%。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市正下力气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试点10项措施。在金融改革领域,我市着力扩容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实现17个部门、36种类型、13万多家中小微企业、500多万条基础数据采集共享,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32.6%,比金改前提高1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金融业态不断丰富,民间融资也日趋规范。 政企合力,风雨同舟。一系列有效的服务举措,带来了纷至沓来的各领域收获。大力引入科技平台与团队,目前我市引进10多家数控科研机构,已集聚500多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常驻泉州;强力推动“数控一代”工程,眼下纺织鞋服企业采用国产数控和伺服系统达1000多套,数控机床产业达100多套,建材行业达200多套,相关应用企业减少用工20%—30%;强势推进龙头项目,今年工业在建项目1—4月已完成34.3%。86个服务业项目实现投资124.2亿元、完成计划36.3%,其中,晋江国际鞋纺城一期等6个投资超10亿元的专业市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