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制作光饼(来源网络) 热乎乎,金灿灿,咬一口,脆中带软,细嚼,顿时面香、肉香、葱花香香溢唇齿……这是尤溪传统小吃梅仙肉光饼的味道。 5月16日,尤溪县首届梅仙光饼文化节让大家一尝这地道的原汁原味家乡味。一大早,梅仙村的陈明光就忙开了,和面、包馅、压模、点皮、烘烤……陈明光负责烘烤,这可是技术活。炉子达温后,把白胖饼子一个一个贴在炉子内壁,再用炭火烘烤至熟。看似容易,但火侯掌握好不好关系着饼的口感。陈明光的火炉与众不同的是,炉子上方有个支架,用弹簧悬挂着炭盆。陈明光一边不时调整弹簧,一边不时用小鼓风机朝炉里吹风,“这样每块饼受热就会均匀。”他自豪地说,这是他自己手上摸索设计改造的。做饼的技术是外公传下来的,到他是第三代,自己在镇上开店也有30余年了。店里除了自己和爱人还雇了一个工人,今年以来,三人一天能做上千个。“我家饼有祖传秘方,好吃。做多少,卖多少。”的确,在他的摊子前,挤满了试吃、购买的人们。 事实上,亮相光饼文化节的每个摊子都人潮涌动,而由政府统一安排负责在文化节上帮助销售的三名工作人员都忙得不可开交。下保村的王秀文觉得自己改行改对了。肉光饼是王秀文儿时的美好回忆,小时侯家里常买常吃。她原本在外开食杂店,今年看到在政府的扶持下,镇里的肉光饼名气越来越大,就跑去向汶潭村的老师傅学手艺,学成在镇上开了店,虽然只是一个人做,但每天也能卖出300余个肉光饼。对于她的改行,家人很支持,王秀文说,相比开食杂店,做肉光饼更简单,利润更高,而且政府帮助很多,这次参加文化节就是希望好吃的梅仙肉光饼让更多的人认识。 活动资料图 小光饼也有大舞台。梅仙肉光饼自明代以来就已经盛行,至今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初八吃光饼的习俗。但一直以来,梅仙作为矿区,当地人从事矿业达3000余人,肉光饼只是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存在,从事光饼业的人员寥寥无几。“矿业要转型,矿工要转业。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解难题,提出了肉光饼产业发展思路……”梅仙镇党委书记池汉清说,今年以来,梅仙肉光饼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有了自己的商标、自己的协会和自己的品牌包装。目前,全县已发展梅仙肉光饼摊店70多家,从业人员300多人,年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 “有效益,老百姓就高兴,就会接受。”汶潭村村民林光兰原先在矿场做工,现在经过培训学会做肉光饼,就在家门口卖起肉光饼,家里三人一起做,每天能销售1000元。如今,梅仙肉光饼已逐步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这一次,听说县里要举办梅仙光饼文化节,大家踊跃报名参加现场制作。 文化节当天,26家入选农户早早就把重达几十斤的光饼炉抬到活动现场,生炉、备料、制作……大家的共同的心愿是,小小梅仙肉光饼不仅要香飘沈城,更要飘香八闽。这不,接下来梅仙肉光饼的发展蓝图是争取镇区肉光饼店由现在40余家发展至100家;争取每个乡镇发展1至2家;争取每个县发展2至3家…… |